正月十五,在伍洛镇三湖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节龙"民俗舞蹈,与古风气韵的《采莲船》交相辉映,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更展现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的蓬勃生机。


“三节龙”因龙身由三节竹篾扎制而得名,是伍洛镇人民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民俗载体。与其它龙舞的恢弘气势不同,“三节龙”以灵动见长,表演者需在方寸之间完成“穿云”“盘柱”“戏珠”等高难度动作,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堪称“指尖上的舞蹈”。

市民 袁皓宇:
这个三节龙好威风啊,上下翻腾,我好喜欢啊,长大了也要学。

市民 徐晓堂:
小时候看过彩龙船、玩龙灯。今天三湖村的文化活动感觉更加新颖,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

今年元宵,伍洛镇以“伍洛非遗过大年 花开十月闹元宵”为主题,将非遗展演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青石板路蜿蜒的灯笼长廊下,舞龙队以“游龙”“翻鳞”“叩首”等传统程式,为沿途家家户户送上吉祥祝福。

三节龙表演者 丁金柏:
过去的“三节龙”表演都是村民自发组织,通常由一条老龙和两条小龙组成。小龙就是三节龙,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三人分执龙头、龙身和龙尾表演。以前民俗表演规模较小,现在我们加入舞台元素并扩大到周边乡镇,让非遗文化更热闹、更精彩,真正发扬光大。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金龙腾挪翻飞,瑞狮摇头摆尾。道路两旁观礼的市民游客人头攒动,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与表演者的零距离互动,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龙舞”盛景。


伍洛镇三湖片区党委副书记 万四乔:
三节龙的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对中华龙文化中刚柔并济、生生不息精神的当代诠释。我们连续四年在春节组织“三节龙”进社区、入景区展演。同时结合市集、美食等节日消费场景,持续提升本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