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宇
编者按:
福州自古便有重教传统,有文儒之乡的美誉,读书之风传衍千年。2006年,福州市文明委发起了福州读书月活动,开启“全民阅读”的福州新篇,也让书香成为榕城的秋日印记。
回首二十载书香绵延,福州读书月已成为福建省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以历届“书香人家”“读书明星”为榜样,来自千行百业的读者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追寻历史、品味当下、展望未来,让阅读在有福之州蔚然成风。在第二十届福州读书月期间,人民网福建频道重访多位读书明星、书香人家代表,探访城市阅读空间,寻觅“书香榕城”。
书香致远,墨卷致恒。在福州,阅读已不仅仅是个人汲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股浸润塑造城市气质的柔性力量。来自各行各业的“读书明星”以亲身实践,诠释着阅读如何为千行百业赋能,又如何潜移默化地涵养着这座有福之城的文化底蕴。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傅翔(福州市第十五届“读书明星”):阅读,是荒漠中的甘泉
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傅翔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读者。提起那些深刻影响自己的作品,他如数家珍:“卢梭的《忏悔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川端康成的《雪国》和《睡美人》……”这些文学经典不仅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也在他的自传体长篇散文《我的乡村生活》中留下鲜明烙印。“它们教会我勇于面对自己,敢于解剖灵魂,保持真诚坦荡。”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傅翔。受访者供图
“我的阅读更倾向于借鉴,尤其对那些钟爱的名著,我愿意从精神上接续它,并在创作中汲取养分。”在傅翔看来,阅读不仅是创作的源泉,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正是他“解剖”一本书的独特方式。
对于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傅翔也给出了恳切建议。他认为,阅读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目的选择上,他主张回归根本:“多读经典文学名著与哲学著作,进而涉猎那些能够增长智慧、触动心灵的生命之书。”
获评“读书明星”称号,傅翔眼中既有荣耀,更有一份责任。“这让我感到,阅读不再只是个人的事,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推广、去影响他人,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使之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对傅翔而言,阅读就像生活中的营养品,是荒漠中的甘泉,不断滋养着心灵。这种滋养不仅属于个人,更能延展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榕荫庇下的街巷脉络、茉莉花茶中浸润的闲适雅趣,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气度,无不诉说着它的故事。傅翔期待,未来能更深入地书写这座城市的地域风貌与人文精神。
福州市连江县公安局一级警长柳芊芊(福州市第十六届“读书明星”):阅读为“刚硬”警务注入“柔性”力量
“在很多人眼中,警察工作总是与‘刚硬务实’画上等号,于我而言,‘感性阅读’恰恰为警务工作注入一股不可或缺的‘柔性力量’。”柳芊芊的一番话,打破了大家对警察职业的刻板印象。

福州市连江县公安局一级警长柳芊芊。受访者供图
在柳芊芊看来,法律和刑侦类书籍筑牢执法的专业根基,而文学与诗歌滋养着感知情绪的共情力。“当我读到诗人笔下那些‘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会不自觉地更加留意案件中当事人的情绪细节。”柳芊芊说,正是阅读让她意识到,警察不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更是“人性故事的倾听者”。
这样的感悟,在柳芊芊日常工作中一次次得到印证。她回忆起一起棘手的家庭财产纠纷案——兄妹二人为父亲留下的一处房产争执不休,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此时,《红楼梦》中贾府的家族纠葛浮现在她脑海。“《红楼梦》教会我,处理矛盾不能仅仅死抠法条,更要读懂人心。”她引用书中“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点醒兄妹珍惜血脉亲情,又借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的沟通智慧,分别与重“理”的哥哥和重“情”的妹妹展开对话。最终,兄妹二人放下成见,达成和解。
“阅读,是公安工作的‘多面镜’与‘能量场’。”柳芊芊这样定义阅读——既是法律条文前的“显微镜”,助她精准把握执法尺度;又是文学世界里的“瞭望塔”,让她洞察人性的复杂与温暖。
随着“福州读书月”走过二十年,柳芊芊也感受着福州阅读氛围的悄然变化。阅读从昔日的“小众爱好”,渐渐沉淀为一种“城市气质”。地铁上、公园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手不释卷;阅读的形式从纸质书拓展至电子书、有声书;阅读空间更是遍地开花,从传统书店到“城市书房”,从公园书吧到警营读书角,书香真正浸润了榕城的每个角落。
未来,柳芊芊期待读书月能开展更多“跨界阅读活动”,将警务知识、法律常识融入分享会,让阅读不仅滋养心灵,更能服务社会、传递力量。
福州延安中学(高中部)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丽钦(福州市第十六届“读书明星”):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活书”
在永泰一中艺术馆的报告厅里,近七百名师生齐聚一堂,沉浸在林丽钦的讲述中,走进了《聊斋志异》的奇幻世界。从蒲松龄的生平讲起,林丽钦以《酒虫》《画皮》《骂鸭》等经典篇目为引,带领学生在虚实交织的故事中探寻背后的现实深意。
这堂别开生面的古文课,正是林丽钦日常教学的缩影——将课堂变成一个引人入胜的“阅读场”。

福州延安中学(高中部)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丽钦。受访者供图
“当教师具备超越课本的阅读视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世界与自我,如此,孩子们内在的阅读动力就会被真正点燃。”林丽钦如是说。
林丽钦认为,古文教学不应囿于课本。通过情景演绎和互动问答,让沉寂的文言经典重新焕发活力,让学生们在奇幻叙事中体察人性、洞悉社会。这种融合经典文本与趣味解读的教学方式,不仅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也激发了学生对知识、对世界的持续好奇。
从教多年,林丽钦深切感受到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格塑造的不可替代性。“对教师而言,阅读是职业生命的‘源头活水’。”她体会到,专业上,持续阅读能让课堂保持新鲜感与深度;人格上,阅读塑造了教师的气质与格局。“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活书’。”
被评为“读书明星”,对林丽钦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阅读原本是我极为私人的精神漫游,而这份荣誉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独行的路。”如今,她更积极地结合教师、政协委员、文史研究员等多重身份,致力于推动校园阅读,并将文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协提案。她希望,阅读不仅能构筑个人精神世界,更能成为服务社会、传承文脉的坚实基石。
随着“福州读书月”活动的持续开展,林丽钦观察到,市民对深度阅读、主题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本土文化的探寻热情空前高涨。她期待未来的读书月能更深入地挖掘“福州味”,比如策划更多“跟着书籍游福州”的Citywalk路线,推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和普及化,让尘封在故纸堆里的城市记忆,通过新媒体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福德社区干部郑丽莉(福州市第十九届“读书明星”):阅读无形中为居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一个书架、一张小圆桌、三把小靠椅,桌上还摆放着一只可爱的小熊摆件——在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福德社区,一个温馨的阅读角静静地立在社区办事大厅的角落。这个小小的空间,不仅是居民办事时孩子们临时的“游乐园”,也是社区推广阅读的起点。

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福德社区干部郑丽莉。受访者供图
去年刚刚获评“读书明星”的郑丽莉,尝试用书籍搭建起心灵桥梁,让阅读的种子在社区里悄然生长。
“以前家长来办事,一边要办业务,一边还要照看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手忙脚乱。”郑丽莉笑着说,“现在有了这个阅读角,孩子们可以安静地看看书、玩玩玩具,家长也能更从容地办理事务。”
除了打造阅读角,郑丽莉和同事们还将阅读融入社区各类活动中。例如,在为老党员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上,他们在传统庆生活动中加入了阅读分享环节——吹灭生日蜡烛后,向大家推荐最新的时政书籍。
这个小小的创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党员们都很关心时事政治,书籍成了他们交流的媒介,大家很自然地聚在一起讨论。”郑丽莉说,“阅读无形中为居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让爱阅读的群体找到‘组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谈及未来,郑丽莉希望推动专业阅读机构和社区共建,为阅读者搭建一个找到归属、深入交流的平台。
从作家到警察,从教师到社区干部,当阅读的种子在千行百业中生根发芽,当书香飘散在榕城的大街小巷,书本上的文字便化作了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成为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度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内生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