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她出身书香门第,爱上老师连生两对龙凤胎,女儿成家喻户晓大作家

1 已有 17 次阅读   2025-10-13 16:53
原创 她出身书香门第,爱上老师连生两对龙凤胎,女儿成家喻户晓大作家
澳古说说历史 2025-10-12 14:07
有句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良好的环境、肥沃的土地能滋养人才,塑造品格。正如这句名言所说,“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许多家族因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历经几代人仍然培养出无数优秀的人才。这些家族的后代往往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举止得体、成就卓著。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个来自书香门第的女子——袁行恕的故事,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也让人深受启发。
袁行恕,祖籍江苏武进,她的家族历史辉煌。她的曾祖父袁绩懋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和福建的道员。在太平天国时期,袁绩懋坚守顺昌县城,最终英勇牺牲。清朝追赠他福建按察使并追谥为文节。袁行恕的曾祖母左锡璇是一位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带着孩子以卖画为生,成为贤母的典范。袁行恕的祖父袁学昌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历任知县、提法使,祖母曾懿是一位著名的女中医和女诗人。她的二伯父袁励准是末代翰林,曾担任宣统帝的老师。而她的父亲袁励衡则是民国初期的著名银行家,曾主持交通银行。显然,袁行恕的家族是一门书香世家,门第显赫。
更令人称奇的是,到了袁行恕这一代,她的三姐妹也都成了社会的知名人物。她的大姐袁晓园是诗词书画的能手,且提出了汉字现代化的改革方案——“袁氏拼音方案”;小妹袁静则因写作《新儿女英雄传》而名扬文坛。
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袁行恕自然也非常出色。她的名字“行恕”来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名字承载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自小,袁行恕便展现出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艺专。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轻美丽的袁行恕在学期间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陈致平,他是湖南人,家境普通,靠教学为生。虽然他毕业后成为了著名历史学家,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那时,家境贫寒的陈致平并不被袁家看好。袁家一直认为,这段师生恋不合时宜,门不当户不对,且两人年龄差距较大,外界怎么看待都不好。
但是,陈致平是一个典型的新青年,他不拘泥于传统观念,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在这场争议不断的师生恋中,袁行恕最终怀孕了。虽然两人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且袁家反对他们的婚事,但最终他们决定去医院打胎。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当他们去医院检查时,袁行恕竟然怀了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
在传统的村落中,龙凤胎被视为吉兆,象征着福气和好运。这个消息让双方父母都十分高兴,大家一致认为,龙凤胎预示着家庭将迎来繁荣和幸运。于是,袁家最终接受了这段婚事,袁行恕的父亲也没有再反对。
几个月后,袁行恕顺利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女儿命名为“凤凰”,儿子则叫“麒麟”,这两个名字富有象征意义,寄托了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美好愿望。这只是一个开始,后来,袁行恕和陈致平再次怀孕,并顺利生下第二对龙凤胎,儿子叫“陈兆胜”,女儿叫“陈锦春”,这两次的好运让两家人都感到无比喜悦。
但最让人惊讶的是,长女陈喆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天赋异禀,自幼喜欢阅读,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陈喆,后来以琼瑶为笔名,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被改编成了多部电视剧,成为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琼瑶的成就与她母亲袁行恕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小时候,琼瑶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成长,除了读书识字,还要照顾弟弟,做家务。母亲常常给她讲故事,教她背唐诗,培养她对文学的热爱。8岁时,琼瑶已经能够熟练朗读整本国文课文,令老师和同学们都大为惊讶。她的才华早早展现,进入上海市第16区国民小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琼瑶的写作才华在9岁时得到了初步展现,她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她的作品逐渐受到关注,后来的《窗外》、《匆匆、太匆匆》等小说使她成为了世界知名的作家。她的言情小说更是被改编成了许多著名电视剧,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1990年,袁行恕去世,12年后陈致平也去世。那时,琼瑶的作品已经风靡各地,许多演员因出演琼瑶的电视剧而成名,如赵薇、范冰冰等。可以说,琼瑶的成功与她母亲袁行恕当初做出的决定密不可分。虽然袁行恕的名气不如女儿大,但她的决定无疑改变了家庭的命运,造就了琼瑶的辉煌。
这段故事展现了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深厚文化积淀,以及父母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与支持,也说明了命运的巧妙安排。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