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去逛博物馆,看到一幅明代的壁画,上面画满了奇奇怪怪的神,讲解员一说是雷部的神仙,我立马就想到雷公电母了 —— 毕竟这俩在咱小时候听的故事里,出场率也太高了!不过仔细听讲解员说才知道,不光雷公电母分工有门道,壁画里那雷部 34 将,谁站前面谁站后面,都不是瞎画的,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今天就跟大伙唠唠。
先说雷公电母吧,咱印象里不就是打雷闪电的嘛,可真细琢磨起来,他俩干活还真不一样。我小时候听奶奶讲,雷公长得可吓人了,不是人样,脸跟鸟似的,还有个尖尖的嘴,背上居然还长翅膀,现在想起来,这造型也太放飞了!他手里总拿着个锤子和钻子,跟咱工地上见的似的,打雷就是他拿这俩玩意儿敲出来的,跟敲鼓似的,“轰隆轰隆” 响,小时候总怕他把天敲破了。
那电母呢,就比雷公看着温和点?至少是人的模样,还被叫做金光圣母,听着就挺亮堂。她手里拿的是两面镜子,一晃动就能出闪电,小时候总好奇,那镜子是啥做的,咋能这么亮?后来才知道,这俩人分工还真明确,不过这里头还有个挺让人唏嘘的故事。
说是以前有个媳妇,命特别苦,男人走得早,就剩她跟瞎眼婆婆过,家里穷得连顿正经米饭都难吃上。媳妇心疼婆婆,自己偷偷吃胡瓜子,把仅有的米饭留给婆婆。有一回她从地里回来,看见婆婆手里拿着胡瓜子,还以为婆婆舍不得吃米饭,急得把瓜子全倒了,非要让婆婆吃米饭。结果这一幕刚好被天上的雷公看着了,你说这雷公也是,眼神咋就这么不好使,愣是以为媳妇在糟蹋粮食,脾气一上来,“咔嚓” 一雷就把媳妇劈死了。
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觉得这事儿办得太冤了,也怪雷公太莽撞,就把这媳妇封成了电母。还特意说,以后雷公要打雷前,必须让电母先放闪电,把底下看清楚了再动手,可别再错杀好人了。你说这分工改的,跟咱现在办事似的,得先看明白情况再行动,不然多耽误事啊!打那以后,电母就负责 “照明”,雷公负责 “执行”,虽说以前出过错,但后来配合着也还算默契。
再说说那明代壁画里的雷部 34 将,我当时站在壁画前,看半天都没数清楚到底 34 个在哪儿,人也太多了,长得还都不一样!有的穿金甲,有的穿红袍,手里拿的家伙也五花八门,有拿锥子的,有拿鼓的,还有拿剑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讲解员说,这些神将有的叫 “元帅”,有的叫 “天君”,都归太乙神管。我还听人说,清初有本叫《绿野仙踪》的书里,就提了好几个天君,什么邓天君、辛天君,光听名字都记不住,更别说认人了。还有唐代吴道子画的《鬼神图》里,也有这些天君,有的跟判官似的,手里还拿着本子,不知道是记功还是记过的。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排序,不是随便站的。就说那个雷主律令大神炎帝天君邓燮吧,在壁画里那叫一个突出,头戴通天冠,穿的金甲亮闪闪的,还骑着金龙,一看就不是一般神,位置也在显眼的地方。反观那些没那么大名气的神将,穿的衣服就朴素多了,有的甚至就站在边边角角,跟咱平时排队似的,谁官大谁站前面。
不过我也发现了,不同地方的明代壁画,这些神将的排序和样子还不一样。有的地方画的雷公是金脸,有的旁边还跟着黄脸、绿脸的雷公,颜色都快凑齐彩虹了,估计是画师想的不一样,毕竟那时候也没有统一的 “神仙画像标准”。但不管怎么变,核心还是围绕着雷公电母,其他神将都是帮衬着他俩干活的,一起管着打雷闪电的事儿,维护天地间的规矩。
现在回头想想,古人也太有想法了,把打雷闪电这种自然现象,都编出这么多故事,还画到壁画上,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又有自己的想象,比咱现在看的科幻片还精彩。不知道你们看这些神话故事或者壁画的时候,会不会也跟我一样,总忍不住琢磨这些神仙的 “日常工作” 呢?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