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和曾与妻子李忆兰)
李和曾是名震菊坛的京剧大师,他先学“高派”,在此基础上兼修“麒派”,唱腔高亢激昂,大气磅礴,感染力极强,尤其擅演悲剧。
李和曾擅演的剧目有《逍遥津》《斩马谡》《李陵碑》《辕门斩子》《生死牌》《孙安动本》《节振国》等。他与京剧名家李宗义,并称“高派二李”。
京剧界有种说法:李和曾被父亲一脚踹成了京剧大师。这是怎么回事?
李和曾的妻子是评剧名家李忆兰,患难岁月里,这对艺术伉俪有着怎样催人泪下的家事、情事?晚年李和曾病死在家,为何3天后才被人发现?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
1921年2月11日,李和曾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小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李和曾的父亲是京剧名票,一有时间就召集好友来家里,他们拉二胡、吊嗓子,互相切磋。
耳濡目染下,李和曾小小年纪就迷上了京剧。7岁时,父亲将他送到私塾读书。李和曾的兴趣全在唱戏方面,读了两年私塾,文化成绩平平。
李父思想开明,认定儿子是唱京剧的好苗子。1930年,他将9岁的李和曾送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习京剧。

年轻时的焦菊隐(1905年12月11日—1975年2月28日)
该校由焦菊隐创办,男女生合校,是一所培养戏曲人才的新式学校。由于教学环境宽松,加之李和曾玩心重,入学半年没有大的长进。
不久李和曾首次登台,父亲非常激动,还带了几个票友去给儿子捧场。
演出结束,李和曾满心欢喜回到家。父亲铁青着脸坐在椅子上,他说:你给我离近点。李和曾小心往前挪了两步,父亲猛然抬腿,一脚踹在李和曾的肚子上。
李和曾站立不稳,“噔噔噔”后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父亲呵斥道:你今天演了个啥角色?
原来,李和曾学艺不精,老师安排他演了打大旗的,一句台词都没有。

(早年李和曾在《斩马谡》中饰演的“诸葛亮”)
李和曾气性很大,一晚上也没睡觉。急火攻心,第二天一早他脖子肿大,两腮鼓起,患上了腮腺炎。
李和曾知耻而后勇,他没有请假,带病返回学校。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勤学苦练,不让父亲失望。
李和曾与李玉茹、李玉芝、王金璐是同学,4人约定:每天比其他同学早起2个小时,一起去练功、吊嗓子。

(王金璐、李玉茹《美人鱼》剧照)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李和曾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
高庆奎是李和曾的任课老师,他1890年出生于北京,与马连良、言菊朋、余叔岩并称“前四大须生”,且是京剧“高派”的创始人。
李和曾的可喜变化,高庆奎一一看在眼里,他经常让李和曾后半夜去自己的宿舍,单独给爱徒“开小灶”。
高派艺术嗓音高亢,念白铿锵遒劲,善于表达人物的激昂悲怆,感染力极强。
高庆奎单独传授李和曾,提丹田气发声,底蕴十足,连续使用“楼上楼”的高腔。如此一来,李和曾不但调门高,行腔音域也变得高亢。

高庆奎(1890年—1942年)
高庆奎在传授“高派”代表剧目《哭秦庭》时,更是下了一番苦工,将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李和曾。李和曾悟性好,细心揣摩,在排演中学习,在演出中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京剧“高派”的代表人物,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熟悉李和曾的人说,父亲一脚将他踹成了京剧大师。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父亲这一脚的确让李和曾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让他努力奋进,彻底改变了人生态度。
1939年,李和曾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毕业,随后他正式拜师高庆奎,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上世纪40年代初,李和曾经常在北平、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搭班演出,他主演的《斩马谡》《辕门斩子》《碰碑》《斩黄袍》深受戏迷欢迎。

(李和曾《辕门斩子》剧照)
李和曾刚刚20出头,就成了台上名角。海报上只要写上“李和曾”3个字,戏票就卖得非常快,戏迷这样评价:李和曾铁嗓钢喉,听他的戏带劲!
1945年3月,李和曾随剧团到冀鲁豫根据地慰问演出,根据地面貌欣欣向荣,百姓积极乐观,拥军优属,这是他以前从未见到的。
李和曾的革命激情被点燃了,他主动参加革命,在河北省临清(今属山东)参加第一军分区宣传队。
由于长期在国统区、沦陷区生活,李和曾也像梨园行其他老艺人一样,染有抽大烟的恶习。

(李忆兰)
解放区不允许抽大烟,李和曾下定决心戒除烟瘾。当时李和曾刚刚恋爱,女友名叫李忆兰,她也是京剧演员,两人在排练演出中相识相恋。
李忆兰也是北京人,1925年出生,比李和曾小4岁。她的母亲李桂云是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员,父亲名叫付崇阳,是有名的京剧花脸演员。
李忆兰15岁登台,专工京剧青衣、花旦,小小年纪就在京津一代小有名气。
与李和曾恋爱后,李忆兰主动变身他的“生活监督员”,督促他戒掉抽大烟的恶习。

(青年李和曾与李忆兰对戏照片)
李忆兰曾正色对李和曾说:你要是连烟瘾都戒不掉,你我的爱情是没有前途的。
李忆兰端庄漂亮,人品艺品俱佳,李和曾深爱女友,生怕失去她。
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烟瘾来袭时,李和曾就主动去院子里跑步,要是半夜,他就穿上衣服,在宿舍里拿大顶。
李和曾凭借顽强毅力和恒心,半年后彻底戒掉了抽大烟的恶习,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

(李和曾与李忆兰结婚照)
1948年,李和曾与李忆兰在临清结婚。当天,李和曾骑着战马,妻子乘坐花轿绕城一周,他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当地百姓和战士拦住,要求新郎新娘唱一段。
李和曾与妻子从不拒绝,乐呵呵地为大家演唱《龙凤呈祥》《天河配》。别样的婚礼,别样的甜蜜,让夫妻俩铭记一生。
1949年3月,李和曾随根据地的民主平剧(京剧也称为平剧)团,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演出。

(革命圣地西柏坡)
当时七届二中全会正在这里召开,李和曾为与会领导演出多场,受到中央领导的广泛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李和曾任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一团副团长。他不仅业务出众,而且思想积极进步,与妻子李忆兰主动去朝鲜前线,在炮火纷飞的坑道里慰问志愿军战士。
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成立,李和曾德艺双馨,与袁世海一起担任中国京剧院三团副团长。

李和曾(右)《将相和》剧照
那些年,李和曾主演了《四郎探母》《将相和》《逍遥津》《除三害》等众多传统京剧剧目,深受戏迷追捧。
建国初期,文艺事业百废待兴,成立不久的中国评剧院急需评剧人才。1958年,李忆兰响应组织号召,放弃唱了多年的京剧,进入中国评剧院,改唱评剧。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评剧《花为媒》搬上银幕,李忆兰在片中饰演女主角大家闺秀“李月娥”。


李忆兰(左)、新凤霞《花为媒》剧照
她扮相俊美,唱腔甜美圆润,完美演绎了“李月娥”对爱情的忠贞。李忆兰与新凤霞、赵丽蓉联袂将《花为媒》打造成中国戏曲电影的经典之作。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李和曾因在沦陷区、国统区唱过戏,多次被批斗,被逼写检查,几乎停止了一切演出业务。
李忆兰的处境也非常艰难,她在单位成了众矢之的,墙上贴满了李忆兰的大字报。面对昔日好友、同事的诬陷、检举,她欲哭无泪。
此时,李和曾与妻子李忆兰育有儿子李新、女儿李云鹃,两个孩子都尚未成年。

面对漫天风雨,李和曾与妻子约定:无论形势怎样变化,咱们都不能离婚、自杀,抛下另一方和孩子。李忆兰含泪点头。
上世纪70年代初,李和曾被下放到干校劳动,他与京剧名家赵燕侠等人积农家肥、插秧、修河渠,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每天收工后,李和曾浑身上下累得像散了架。即便如此,晚饭后他依然去偏远的庄稼地里练功、吊嗓子,生怕荒废平生所学。
1976年,随着特殊年代结束,李和曾夫妇工作恢复正常,再次迎来艺术上的春天。

在电影《辕门斩子》,李和曾饰演“杨延昭”
就在1976年,李和曾相继接拍了《斩马谡》《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巡营》3部京剧电影,赢得广大戏迷赞叹。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和曾从中国京剧院退休了。然而他退而不休,继续活跃在京剧舞台上,还悉心授徒,传播高派艺术。
早在1980年,李和曾就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经常出现脑供血不足。每次演出,他都将氧气袋带到后台。
演出间隙,李和曾就躺在小床上吸氧,只要过门一响,他又精神百倍地出现在舞台上,唱腔依然高亢嘹亮,穿云裂帛。

(李和曾、梅葆玖《龙凤呈祥》剧照)
李和曾如此敬业,如此痴迷京剧事业,身边人和戏迷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进入80年代后,李忆兰相继主演了《喜神》《高山下的花环》等评剧剧目,她还凭借评剧《多情的河》,荣获北京市优秀表演奖。
那时李和曾与妻子谁也舍不得休息,都想将荒废的时间补回来。他们相约,70岁后唱不动了,再回归家庭,好好享受婚姻生活。
然而,命运之神没有善待这对恩爱夫妻。1992年5月30日,李忆兰吃过早饭,赶往北京市戏曲学校授课,由于积劳成疾,途中她突发脑溢血晕倒。

好心路人赶紧将她送往就近医院,院方经过急救,李忆兰依然没能保住生命,终年67岁。
李和曾的心碎了,妻子从冀鲁豫根据地到平山县西柏坡,从中国京剧院到五七干校,风风雨雨几十年一路相伴,还没有好好享受生活,她就这样走了,李和曾怎不肝肠寸断?
妻子去世后,李和曾的心空了,在家里一直悬挂妻子的戏服,表达思念之情。

李和曾除了授徒,很少登台演出,他的弟子主要有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
75岁后,李和曾思维出现障碍,除了认识照片上的恩师高庆奎,认识几名弟子,其他人他一概不记得。
1998年,袁世海、赵燕侠等同事登门看望李和曾。他茫然地望着大家,竟然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
袁世海与李和曾当年同为中国京剧院三团副团长,成功合作了《将相和》《取洛阳》《除三害》等佳作,赢得海量戏迷无数掌声。

袁世海1916年出生,比李和曾大5岁,将他视为好兄弟,好搭档。走出李和曾家,袁世海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中国京剧院非常关心李和曾,领导主动给他请保姆,李和曾坚决不同意,始终坚持一个人生活。
李和曾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他独自在家煮面条,或煮速冻水饺应付一日三餐。
好心邻居做了好吃的,也会装进保温桶,上门送给他吃。

李和曾在教授辛宝达
李和曾的弟子辛宝达,知恩感恩,三天两头登门看望恩师,并陪他聊天,生怕恩师寂寞。
2001年1月22日上午,李和曾的同门师妹马永涵登门拜访,她敲门半个小时也没敲开。
往日这个时间,李和曾都是在家,马永涵慌了,连忙叫来李和曾的几个弟子及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家破门而入,才发现李和曾已经去世多时,享年79岁。

(晚年李和曾)
到场的医务人员逐一检查,认定李和曾老师病逝的时间为3天前的1月19日。
李和曾与李忆兰的儿子李新没有唱京剧,从事普通工作。2017年,李新在《中国京剧》杂志连续3期撰文《我的父亲李和曾》,追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他文笔细腻,字字句句催人泪下。
李和曾夫妇的女儿李云鹃是有名的京剧刀马旦,还是影视剧演员,在老版《西游记》中饰演过“蝎子精”“琵琶精”,在老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孟获的妻姐“祝融夫人”。

(李云鹃在老版《西游记》中饰演“琵琶精”)

(老年时期的李和曾、李忆兰夫妇)
李和曾与妻子李忆兰相亲相爱一辈子,他们的夫妻深情让人感动,两人的辞世都太悲情。
到2025年8月,李和曾老师已经辞世24年,但他主演的《斩马谡》《辕门斩子》《将相和》《李陵碑》仍是经典,千千万万的戏迷仍然怀念他!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