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从迷茫到开挂,原来“清晰” 才是改写我们命运的关键!

3 已有 53 次阅读   2025-09-26 16:33
从迷茫到开挂,原来“清晰” 才是改写我们命运的关键!
小象会飞 2025-09-23 08:56
人到中年,虽然事业和家庭都已经步入正轨,但我们有时候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因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能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或许你眼下正经历这些:被裁员失去一份经济来源,创业遭遇滑铁卢,家庭里的各种生活琐碎小事让你心力交瘁,这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未来将何去何从,更是一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日子再难,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好好活下去,为家人遮风挡雨。
但我们如何穿过迷茫,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呢?
最近我读到的一本好书,就为我解答了我内心的困惑,这本书就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你越清晰,就越好命》,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念感,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以及如何扩大心量,吸引财富能量。
通篇读完这本书,让我不禁感叹,原来,好命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这本书的作者张丹茹,网名 Angie,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是福布斯创新企业家、新商业创业导师,同时也是价值变现课堂和全球教育赋能平台轻创圈的创始人。她的影响力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帮助数万名学员成功打造个人品牌,实现价值增长。她还是一位高产的畅销书作家,已出版《副业赚钱》《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等 7 本畅销书。张丹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智慧,为读者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实用的建议。
拥有信念感是人生变好的开始。信念感,是一种深植于心的力量,它能在我们迷茫时点亮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拥有信念感的人,不会轻易迷失方向,也不会被困难打倒。
就像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质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最终,他的坚持不仅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也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念感源于我们内心真正认同并愿意为之坚守的价值、理想或目标。它可能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比如 “诚信为本”;也可能是一个清晰的方向,像 “考上研究生”“做一个好老师”,抑或是一份深沉的热爱。当我们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坚守的东西,人生就有了牢牢深植于大地的 “根系”。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信念感呢?我觉得,信念来源于小事建立的信心。哪怕只是早起了一天,解决了一个小问题,这都是我们好好生活、努力向上的证明。我们可以找个本子,将那些让我们有成就感的事情记下来,时不时翻看一下,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看,我能行!” 信心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优势是信念的土壤。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喜欢运动就尝试一种体育运动,喜欢美食和烹饪就研究一下属于自己的菜谱,色彩感受力好就尝试学习绘画或摄影。在做这些事时,那种得心应手、被自己和他人认可的感觉,会滋养我们的自信,也会加强我们在某个领域的信念感。
多和 “同路人” 聊天也能强化自己的信念感。找到那些和我们志趣相投,也在努力追求某个目标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也多分享我们的故事。这种交流,不但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力量,还能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这条路上我不孤独”。
我们还可以定个需要 “踮起脚尖” 的小目标。触不可及的目标容易让人泄气,不如将它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在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就感里,建立完成人生大使命的信念。
比如,想要完成一个全程马拉松,可以先尝试每天跑一公里,然后慢慢加量。当完成了每天的小任务,那种慢慢积累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会极大地强化我们的底气。
书中还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要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个崇尚进步与优化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 几乎成了一句现代咒语。它不断催促着我们要变得更瘦、更成功、更高效、更完美。然而,在这条无尽的追逐路上,我们可曾停下脚步问自己:这个 “更好的自己”,究竟是谁的理想?是谁的标准?又是谁的期待?
“成为更好的自己” 背后隐藏着一个危险的预设:现在的我们是不够好的。这个理念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自我批判与改造工程中。我们像对待一个需要不断升级的产品一样对待自己,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遵循足够的步骤,就能破解幸福的密码。
于是我们学习各种时间管理技巧,尝试不同的饮食法,参加层出不穷的自我成长课程。每次开始都充满希望,但结果往往是更深层次的挫折感,因为那个 “更好的自己” 就像地平线,看似清晰可见,却永远无法真正抵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我们正在尝试 “成为” 的,真的是 “自己” 吗?
但实际上,“更好地成为自己” 意味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不再将自己视为需要修补的问题,而是需要发现的奥秘。这不是放弃成长,而是重新定义成长。
它不是向外追逐某个理想模板,而是向内探索已经存在的本质;不是用更多的东西填充自己,而是移除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层面;不是按照别人的乐谱演奏,而是发现自己独特的旋律。
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区分 “社会自我” 与 “本质自我”。社会自我是我们为了适应环境、获得认可而发展出来的面具和角色,而本质自我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核心特质、内在潜能和深层渴望。我们要学会聆听内在声音,在嘈杂的世界中,创造静默的时刻,倾听那个被外界声音淹没的内在指引。冥想、日记、大自然中的独处,都是聆听内在声音的有效方式。
我们还要辨别欲望的来源,很多时候我们的欲望并非发自内心,而是来自社会比较和外界期待。我们需要不断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还是我觉得我应该想要的?” 同时,我们要接纳全部的自己,不仅接纳光明面,也拥抱阴影面;不仅庆祝成功,也包容失败。完整而非完美,才是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活出自身价值观,明确什么对自己真正重要,然后让日常选择与这些核心价值观对齐,而不是盲目追随主流价值观。最后,活出真实需要勇气,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打破他人期待,走出舒适区。每一天的小选择,都是实践真实的机会。
书中关于心量与财富能量的关系也让人印象深刻。作者认为,心量够大,财富能量才会大。心量,就是我们内心的容量和格局。一个心量狭小的人,往往会被琐事困扰,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机会。而一个心量宽广的人,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事物,更容易吸引财富和成功。
比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心胸狭隘,总是嫉妒同事的成就,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结果自己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那些心量宽广的人,能够欣赏他人的优点,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价值,最终也获得了更多的回报。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财富和幸福。
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的心量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扩大自己的心量,放下过去的怨恨和不满,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就会发现身边的机会越来越多,财富能量也会随之而来。
在我看来,《你越清晰,就越好命》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作者个人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籍。
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感,要学会更好地成为自己,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心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作者所说:“你离人生开挂,只差一个‘清晰’的决定。” 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示,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美好,决不稀里糊涂过一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