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原创 《资治通鉴》:欲聚财,先修心;欲成事,先成人

3 已有 18 次阅读   18小时前
原创 《资治通鉴》:欲聚财,先修心;欲成事,先成人
摩擦知识火花 2025-09-07 14:20
司马光耗时十九年,纂成《资治通鉴》。
这部帝王之书,写透了人性与成败。
书中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财聚人散,人散财散;人聚财来,事成人立。
世间功业,从来不是投机取巧所能成就。
真正的成功,始于修心,终于成人。
《资治通鉴》记载了刘邦与项羽的成败之争。
鸿门宴上,刘邦命悬一线。
他谦恭至极,自降身份,称臣谢罪,隐忍至极。
事后刘邦并未意气用事,反而退守汉中,积蓄力量。
这种能屈能伸的定力,非一日可修。
反观项羽,一战不利便自刎乌江,缺乏韧性。
近代也有如此修心的范例。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一生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家族企业多次濒临破产,他却始终冷静应对。
新中国成立后,他带头公私合营,将庞大家业献给国家。
他常说:“心乱则事乱,心定则事成。”
改革开放后,他创办中信集团,再次成为商业巨擘。
《资治通鉴》有言:“制怒者成大事,冲动者败江山。”
心浮气躁之人,稍遇挫折便方寸大乱。
唯有修得如如不动之心,方能应对世间万变。
起伏本是常态,沉得住气才能走得远。
静水方能流深,人稳方能致远。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李斯与韩非的往事。
李斯嫉妒韩非才能,向秦始皇进谗言,害死同门。
最终李斯也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市。
司马光点评:“妒贤嫉能,终害己身。”
人性的阴暗面,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
唐玄宗时,安禄山深受宠信,却突然发动叛乱。
玄宗仓皇出逃,马嵬坡下将士哗变,杨贵妃香消玉殒。
亲近之人的背叛,往往最为致命。
现代商战中,此类教训比比皆是。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将企业从小作坊做到民族品牌。
却因与政府关系恶化,被最信任的助手出卖,最终失去控股权。
晚年重病缠身,只能在病床上看着品牌易主。
他临终前说:“识人不清,纵有万金亦难守。”
《资治通鉴》告诫:“信人则制于人,疑人则失人。”
完全信任他人是天真,完全不信他人是愚蠢。
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人性,把握分寸。
不考验人性,不依赖人性,方能游刃有余。
《资治通鉴》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变革之路。
他五岁登基,朝政长期被权臣把控。
冯太后多次欲废帝另立,少年天子如履薄冰。
他隐忍二十年,终亲政后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改革时,太子元恂勾结旧族发动叛乱。
孝文帝含泪赐死亲子,巩固改革成果。
司马光评其:“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的经历同样震撼。
抗战期间,他指挥宜昌大撤退,挽救民族工业命脉。
他的轮船公司被炸沉多艘,资产损失殆尽。
建国后他又将剩余船只全部捐给国家。
晚年他写道:“财散则人聚,人聚则国兴。”
《资治通鉴》有言:“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欲谋全局者,不争一隅。”
格局狭小之人,困于眼前得失。
胸怀天下之人,方能成就非凡事业。
磨难是最好的磨刀石,挫折是最佳的垫脚石。
历经沧桑而不改其志,方显英雄本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古今成大事者,皆以修心为先,以成人为本。
财聚人散是短视,人聚财来是智慧。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唯有内心强大、德行深厚者能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