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原创 李淑一被噩梦惊醒,解放后写信毛主席,不料毛主席回信成千古绝唱

2 已有 11 次阅读   2025-11-10 09:34
原创 李淑一被噩梦惊醒,解放后写信毛主席,不料毛主席回信成千古绝唱
艾伦说史 2025-11-09 15:57
前言
1957年春节时,李淑一写信给毛主席,送上新春的问候,并附上了她创作的《菩萨蛮·惊梦》一词。毛主席读过信后,深受感动,立即写下了回信,创作了广为传颂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两个革命家庭的命运 杨昌济、柳午亭和李肖聃,三人不仅是湖南长沙的同乡,也是留学日本时的同窗好友,关系深厚,视如兄弟。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柳午亭的儿子柳直荀和李肖聃的女儿李淑一,也因缘巧合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1920年,杨昌济去世后,杨开慧和母亲返回长沙继续学业。此时的杨开慧,留着短发,思想进步,因而在学校遭到排斥。然而,李肖聃的帮助使得她顺利入学。李淑一与杨开慧不仅是同班同学,更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柳直荀也在长沙求学,时常住在杨家。他与杨开慧关系如同亲兄妹,结识了毛主席,并深受其思想影响,最终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柳直荀积极参与湖南的工人和农民运动,逐渐成为了领袖人物。在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推动下,他和李淑一结为夫妻。
1927年,毛主席率队前往井冈山,杨开慧则继续在长沙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不幸的是,杨开慧因叛徒出卖而被敌人逮捕,虽遭受严刑拷打,始终未曾屈服,最终英勇牺牲。
1929年夏,柳直荀计划将家人接到北平团聚,并寄来一封信。不料这封信被国民党截获,李淑一因此被捕。经过柳家和李家亲人的奔走努力,李淑一才被释放。然而,命运并未对她宽容,1932年秋,柳直荀在湖北牺牲。 这两个革命家庭的悲欢离合,代表了中国革命历史中无数革命者的牺牲与奉献,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的气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李淑一自幼受到家庭文化熏陶,才情出众,精通经史诗文,拥有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并不断创作诗词,成果丰富,后汇编成《桐园女士诗词集》,流传于世。 李淑一退休后,被邀进入中央文史馆担任顾问,同时兼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和毛主席诗词研究会的顾问。她与毛主席不仅是同乡,且有着深厚的诗词友谊。 1957年,毛主席的一些旧体诗词在刊物上发表,李淑一读后深受感动。她忽然想起杨开慧曾告诉过她,毛主席在1921年为她所作的《虞美人》。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李淑一只记得其中的两句。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毛主席,请求他将这首词抄送给自己,并附上了自己创作的《菩萨蛮·惊梦》,恳请毛主席指点。
1933年,柳直荀牺牲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李淑一始终不愿相信,认为那只是谣言。她常因此忧虑,夜里梦见柳直荀,梦中他身穿破衣,满身是血,景象凄惨。梦醒时,李淑一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并将这份心痛写成了《惊梦》一词。 词的最后写道:“远征的人啊,我哪里能找到你的踪迹?六年过去了,依然毫无消息。清晨醒来,回想着分别的瞬间,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襟。”这些句子表达了李淑一在深切的痛苦中依然未能接受柳直荀已牺牲的事实,仍旧盼望他能平安归来。
毛主席的回应与情感
毛主席与李淑一经历过相似的痛苦——他失去了妻子,她失去了丈夫。读完《惊梦》后,毛主席深受触动,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最近,他还为刘胡兰烈士题词,而此时,这些痛苦的情感再次使他怀念起已故的妻子杨开慧。 毛主席回信给李淑一,并以《蝶恋花·答李淑一》回应她的情感。在信中写道:“如果你有时间,暑假或寒假可以替我去看开慧的墓地。如果你也去看直荀的墓,请代我表达我的哀思。”这封回信不仅是对李淑一的安慰,也流露出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深情怀念。 传颂千古的绝唱
李淑一希望毛主席为她抄写的词名为《枕上》。这首词一直未公开,直到毛主席去世后,才在1994年首次发布。《枕上》表达了毛主席对妻子杨开慧的深情与不舍,而《蝶恋花·答李淑一》则表达了他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哀悼。 毛主席曾婉拒李淑一,表示不希望公开《枕上》,认为它不够完美。然而,他回赠给李淑一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却让李淑一深受感动。她兴奋地将这首词与学生们分享,许多学生纷纷抄写。1958年,在毛主席的同意下,这首词正式刊登,迅速传播开来。 至今,《蝶恋花·答李淑一》仍被传颂,成为千古绝唱。它不仅见证了毛主席与李淑一之间深厚的友情,也体现了毛主席对杨开慧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