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两对名叫李杜的人物。如果仅从诗歌成就来看,李白与杜甫的组合显然更为出色,但如果从亲戚关系的角度看,李商隐与杜牧的关系则要更加亲密。
尽管李商隐和杜牧在血缘上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为什么他们会有亲戚关系呢?这就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
01
杜氏家族
唐朝长安南城,最为显赫的家族有两个,其中有个流行的说法: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句话意思是,长安南城的韦家和杜家已经显赫到几乎可以接触天界,形容两家权势滔天。
杜牧便是出生在杜家,这个家族的祖父杜佑曾担任宰相。虽然杜佑的政绩在唐代宰相中算不上最为突出,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一本极为重要的书籍——《唐通典》。
《唐通典》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变迁,涵盖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等九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的全面记载。
杜牧是杜佑三子杜从郁的儿子。而本文的主角,则是杜佑的二子杜式方的儿子——杜悰,他是杜牧的堂兄弟。

02
胆大的杜悰
杜悰,字允裕,胆识过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却敢娶唐朝的公主,勇气可见一斑。
在唐朝,驸马的地位并不好做。除了要忍受妻子的脾气和王室的繁琐规矩,还意味着切断了和其他贵族家族的联系,不能再依赖外部支持,往后的前途也极为有限。
因此,唐宪宗想为自己的女儿岐阳公主选择一个合适的驸马时,许多名门贵族家的年轻男子都纷纷生病,逃避这桩婚事。然而,杜悰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愿意娶岐阳公主为妻。
虽然他心里可能充满忐忑,但婚后他却过得非常幸福。岐阳公主性格温和,待人谦逊,尽管她是皇室的女儿,却表现得像普通人家的媳妇一样懂得尊重长辈、尊重家族,这让杜家十分满意。
更令人称道的是,岐阳公主主动提出,宫中带来的婢女都不适合杜家管理,决定将这些宫女送回宫中,再另行购买适合的侍女。这一举动,无疑展示了她的贤惠与聪明。
杜悰与岐阳公主结婚后,二人相敬如宾,生活了二十多年,杜家从未听闻他们有任何争执。那些曾经逃避婚姻的贵族子弟,恐怕已经悔不当初了。
03
光明的仕途
不仅如此,杜悰的仕途也异常顺利,远超那些不敢娶公主的世家子弟。
虽然他妻子岐阳公主在其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杜悰本身的才能同样不可忽视。在唐武宗时期,杜悰已官至淮南节度使,后来更是一步步晋升为宰相。
杜悰之所以能得到唐武宗的青睐,主要源于一件事。
唐武宗在位时,虽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但他最大的兴趣是宫廷的歌舞表演。宫中歌舞枯燥,武宗不满足于此,常常到外面寻求新的娱乐。于是,他命令扬州挑选出色的歌女和舞姬,送入宫中为其表演。
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杜悰接到了这道圣旨,但他并没有遵从,而是坚决回绝了这项要求,因为他认为如此行为不妥。杜悰的这一反应让唐武宗非常高兴,认为他是个有原则的人,因此不仅没有责罚他,还将他调入长安,任命为宰相。
04
大事不糊涂
杜悰的果敢与正直让他在政治上稳居一席之地,特别是在面对权力斗争时的果断表现。
唐宣宗继位后,由于健康问题曾经拟定让夔王继承帝位,但宦官和御林军却想暗中支持皇长子郓王。为了让这个阴谋看起来更合情合理,他们伪造了圣旨,要求当时四位宰相签字同意。
在看到这份伪造的圣旨后,其他三位宰相都被吓得签了字,只有杜悰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这事应该由皇帝亲自宣布,绝不可能存在杀宰相的情况。尽管宦官们对他进行了威胁,但杜悰坚守原则,最终使得这一阴谋暴露。
唐宣宗病愈后,得知此事,十分高兴,并更加倚重杜悰。
05
改变了皇室规定
杜悰虽没有如杜牧、李商隐那般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相,但他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他改变了一项皇室规定。
根据唐朝的传统,如果公主去世,驸马需要为其守孝三年。杜悰的妻子岐阳公主最终先他去世,按理说,杜悰应当守孝三年。
然而,在第二年的春节,皇帝没有收到杜悰的贺表,便询问原因。得知杜悰因为守孝不能上表时,皇帝大为不满,认为这会影响工作,便下令杜悰只需守孝一年。
这一事件间接导致了驸马守孝期的制度改变,从此以后,公主去世,驸马只需守孝一年。
06
历史评价
杜悰虽然一生的政绩并不显赫,但他正直敢言、处事公正,这使得他在唐代朝堂上留下了正气之风。他并非因功绩出名,而是因其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勇气,在历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至于他与李商隐的亲戚关系,李商隐曾说他的高祖父和杜悰的外高祖父是亲兄弟,因此两人是表兄弟。这段亲戚关系尽管很远,但李商隐的言辞显然带有一定的攀附意味。无论如何,李商隐与杜悰的亲戚关系要比与杜牧之间的堂兄弟关系遥远得多。
尽管如此,杜悰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被小李杜的光芒所掩盖。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