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李霞:衣水先锋诗新迹象|中原作家

3 已有 14 次阅读   4小时前
李霞:衣水先锋诗新迹象|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群 2025-09-04 10:27
作者:李霞
来源:顶端新闻
(吴元成 摄影)
(李霞,著名诗人、评论家、摄影家,出版《一天等于24小时》《分行》等多部作品。“汉诗榜”发起人,新时代融媒体品牌“汉诗榜”的策划人、主持人。)
诗人艺术家祁国,到郑州拍摄已在全国新媒体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特工微电影系列。衣水提供的六首备选诗,暴露了这位八零后诗人作家在先锋诗歌领域的最新探索,也透示出汉语诗歌发展的若干新动向。
一、时间拓扑学与记忆的本质
《我仿佛被深埋此刻的囚徒》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时间拓扑结构。诗人将"很久以前"与"很久以后"并置,创造出一个时间莫比乌斯环。阿尔茨海默症在这里超越了疾病隐喻,成为一种诗学装置,用以解构线性时间观。"我不记得你"的重复出现,不是记忆的失效,而是对记忆本身的反思——当我们说"记得"时,我们究竟在建构什么?镜中的"你"成为自我的他者,这种自反性凝视揭示了记忆总是存在于当下的重构中这一本质。
二、物体系与都市异化的新表征
《此刻地铁站》的"萝卜"意象群构成一个精妙的物体系。全诗26次"萝卜"的重复绝非简单的修辞游戏,而是通过能指的过度堆积制造意义的熵增。这种写策略与地铁空间的拥挤、重复、匿名性形成同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萝卜的修饰词从物理特征(白、红、挺直、弯曲)逐渐转向社会特征(有理想、无所畏惧、大人物),最后抵达存在状态(空心、心神不定)。这种渐变过程恰是现代人从物理存在到社会存在再到异化存在的微观史诗。
三、跨物种书写与生态伦理的重构
《一只螃蟹和它的忧伤》展现了非凡的跨物种想象能力。诗人将海洋生物(螃蟹)、军事科技(核潜艇)、天体(木星、金星)进行跨尺度拼接,创造出一种新的宇宙论视野。"贬义词赞美"的悖论修辞实际上解构了人类中心的价值判断体系。最值得关注的是结尾的"产道"意象,将螃蟹的掘进行为提升为创世神话,这种将微小生物神圣化的写法,体现了深生态学的伦理取向。
四、声景诗学与宗教体验的量化
《风穴寺》创新性地发展了"声景诗学"。诗人将无形的风声转化为可量化的物质存在(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这种数值的精确性不是对宗教体验的消解,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崇高。"钓钩/河流"的隐喻将静态的宗教场所转化为动态的垂钓过程,信仰成了流动中的相遇。更妙的是"我敲钟一千五百岁",将个人瞬间的宗教体验与寺庙的历史深度融合,创造出一个时间晶体。
五、历史祛魅与当代性的互文
《曹阿瞒的春天》展现了后现代史观的新发展。诗人用"城中村""性保健""小土豪"等当代词汇解构历史宏大叙事,这种时空错位产生的不是简单的反讽效果,而是揭示了历史书写的当代性本质——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极端化呈现。"脚本""制片人"等元叙事元素的引入,将历史呈现为一种可协商的叙事建构,这种自觉的叙事意识代表了新历史主义诗歌的新高度。
六、空白美学与面容伦理的解构
《我笃信这面孔一片空白》可视为衣水的诗学宣言。诗人将中国画"留白"传统转化为存在论探索,"无脸"不是缺失而是过剩,是超越个体特征的普遍人性境况。与列维纳斯强调"他者之脸"的伦理不同,衣水通过"无脸"质疑了面容作为伦理基础的可能性,这种反思本身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最终"艺术重现"的断言,将空白从否定性转化为生成性力量。
衣水这六首诗展现了先锋诗歌的三个新维度:首先是知觉重构,通过对常规感知模式的打破,重建事物与语言的关系;其次是伦理重构,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重建诗学伦理;最后是历史重构,将历史从封闭的叙事变为开放的文本。
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一个既植根汉语传统又面向未来的诗人形象:衣水不是在用诗歌表达哲学,而是在诗歌中进行哲学实践。他的写作证明了先锋诗歌在当代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语言路径。在这个意义上,衣水的诗歌不仅是诗坛的"新迹象",更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征兆。
附录:衣水诗六首
我仿佛被深埋此刻的囚徒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我不记得你
我仿佛被深埋此刻的囚徒
我记得此刻。我是你眼中的年轻人
我没有阿尔茨海默症
你不显老。我不记得你年轻
也不显年轻。我不记得你衰老
我看着镜中的你
— —以前或以后
我不记得你。欲言又止的你
深埋此刻的囚徒
2024.5.29
此刻地铁站
白萝卜。红萝卜。挺直的萝卜
弯曲的萝卜。趔趔趄趄的萝卜
在路上的萝卜。闸机口的萝卜
叫喊的萝卜。沉默是金的萝卜
有理想的萝卜无所畏惧的萝卜
小卒式的萝卜。大車式的萝卜
萝卜哥。萝卜姐。大人物萝卜
老萝卜。小萝卜。空心的萝卜
心神不定的萝卜。疑虑的萝卜
满车厢形形色色有性别的萝卜
此刻地铁站。南来北往的萝卜
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
2024.9.11
一只螃蟹和它的忧伤
像核潜艇黑黝黝地猛然现身,
哦!黑曜石磨砺的眼球:
一只是木星,一只是金星。
亿万年未安分的种族啊,
请打开你智汇的墨盒,
将我的忧伤画成闪耀的夜空。
野蛮而雄心勃勃的族类,
我用贬义词赞美你——
一只螃蟹不该被轻易吞噬。
你要从日月星辰的黑暗,
掘一条所有生命的产道。
2020.3.18
风穴寺
寺住进风,穴住进风
风住进大钟
九千九百九十九斤
风唱诵经文
漫山遍野皆是顿悟
我敲钟一千五百岁
风穴寺的风
状若莲花
色若丹朱
风穴寺是一粒钓钩
风就是河流
我到此一游
收获风声:
九千九百九十九斤
2018.4.8
曹阿瞒的春天
魏河两岸都是城中村
一直向下是官渡
再下游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这是月夜
我想出来的一场战争的脚本
一千八百多年前
曹阿瞒这个小白脸
侥幸赢得
肥胖的老袁
从此他就有喜欢别人媳妇的嗜好
这是春天的月夜
温馨和谐
性保健让曹阿瞒的夜晚志在必得
这样的时刻
这样的小土豪
用自己的封号命名
这条无辜的河流
这仅仅是一个脚本
至于怎么八卦一代枭雄
无论制片人怎么说
咱家就怎么附和
2014.6.7
我笃信这面孔一片空白
这巨幅水彩人物:简陋的线条和色点
只勾勒肚腹撅起的衣饰。庞大的身躯
只在留白中发现。五官都躲进了虚空
我提醒自己:这不是客观主义工笔画
不能请求画家每笔都画得活生生有神
即使贪吃幼童,竟无点上枯萎的眼睛
这画太残忍。我提起画笔,很想补上
所有人的两只耳朵。听一听世间嘈杂
再想补上无数鼻孔。闻一闻汽车尾气
可惜皆非我所愿。我在小说午夜猿人
早下定论:无眼。无鼻。无耳。无嘴
我笃信这面孔一片空白。无脸是表象
我不再做悖离挣扎。这一切都是艺术
重现或明日再现。我们逐渐逼近未来
2024.9.28
衣水简介
衣水,系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46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学生学习报》社副总编。著有《十个故事》《爱情如此多娇》《午夜猿人》等多部小说集。部分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湖南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莽原》《创作与评论》《安徽文学》《山东文学》《阳光》《福建文学》等报刊。散文集《猎物志》曾获郑州市第二十一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孙犁散文奖,小说曾获第五届骆宾王青年文艺奖等。
衣水近期出版《午夜猿人》深受名家大咖好评,备受严肃文学青年欢迎。青年评论家彭进曾经对衣水的创作作出3个维度的梳理:
维度一——“性感美学”:这个维度是衣水自身美学观点与文学创作的独特结合,其目的同样是客观、全面、生动、饱满地展示事物的真实状态、事件的真实脉络、情感的真实演绎等。这里所说的“真实”,并非所有人眼中一成不变、毫无差距的“真实”,而是基于每个人主观审美、主观好恶之下多元化的“真实”,这也正是性感美学得以存在并广为接受的“舆论”基础。
维度二——“梦幻诗学”:这个维度衣水热衷于以梦幻的形式,使用纷繁复杂的密林般的隐喻、象征群落,在梦境、想象、现实,乃至科幻之间互相穿插,随时切换,同时有意识地打破诸多元素间的界限。梦幻诗学的广泛使用、深入挖掘,一方面使衣水的文本充满厚度与质感,内涵更为丰富,更深层次地探究并呈现当下人内心深处隐秘的存在;另一方面,梦境、记忆和现实等多维空间的设置,精致而纷繁的隐喻,叠加而众多的意象,无形之中增加了文本的阅读难度,以炫技的方式拒绝了为数不少的读者。
维度三——“物像人学”:这个维度衣水热衷于表达物与人的关系,但并非简单的客体与主体关系,而是把自然与人置放于一个平等的基石之上,不刻意抬高其中的任意一方,在人性学的视角之下,去打量物与人的存在,物与人的关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