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熬人的时光。
此时,暑气如猛兽般肆虐,气温攀至顶峰,潮湿闷热的空气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整个世界笼罩其中。
老话常说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简单的八个字,道尽了时节的极致特征。
“伏”,有着 “暑气潜伏于地” 的深意,它如一个鲜明的标记,宣告着一年里最炎热时期的到来。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在这段日子里,白昼渐长、黑夜渐短,阳光近乎直射大地,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远超过散发的热量,热浪便这样层层累积,让天气热得愈发难耐。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鸣蝉在枝头声嘶力竭地聒噪,仿佛也在抱怨这酷暑;人们稍一活动,便会汗流浃背,衣衫瞬间被浸湿。
如今,我们有电风扇、空调来驱散暑热,可古人没有这些现代设备,却也在酷热中寻得了诸多消暑纳凉的妙法。
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消暑诗作中,便能窥见他们那份在炎热里安然自处的智慧与情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诗人陆游是怎么消暑的。

1、《新凉》
陆游〔宋代〕
月入楸梧径,风生芦荻林。
脱巾凉入发,临水爽披襟。
寒暑推移久,江湖感慨深。
功名虽已矣,犹得寓孤吟。
月光洒落在楸树和梧桐铺就的小径上,微风轻轻吹过芦苇林,带来阵阵清凉。
我摘下头巾,让凉爽的风吹进发丝间,站在水边,敞开衣襟,感受着这份难得的舒爽。
寒暑交替,时间悄然流逝,而我在江湖间漂泊的日子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虽然追求功名的岁月已经过去,但我还能够在这孤寂的时光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吟咏诗歌。

2、《南堂纳凉》
陆游〔宋代〕
环坐列胡床,儿曹共此凉。
风生桐叶墬,露下稻花香。
老幸返初服,穷宜归故乡。
已无缨可濯,清啸对沧浪。
我们围绕着胡床坐下,孩子们也一同在这里享受着凉爽。
微风吹过,桐树的叶子轻轻坠落,露水滴落,带来了稻花的阵阵清香。
年老的我幸好能够回归简朴的生活,穷困之时更应当回到故乡。
如今已经没有官帽可洗,只能对着清澈的波浪,放声长啸,抒发心中的情怀。

3、《南堂纳凉》
陆游〔宋代〕
浴罢闲无事,悠然寄一床。
水风凉醉颊,松月上虚廊。
岸久乌纱侧,熏余细葛香。
今宵一美睡,何止傲羲皇。
洗完澡后闲来无事,悠然自得地躺在一张床上。
水边的凉风轻轻吹拂,让我微醉的脸颊感到一阵清凉,松间的明月也悄悄爬上了空旷的走廊。
我斜戴着乌纱帽,在南堂久坐,身上穿着细葛布做的衣服,还残留着熏香的余香。
今晚我一定能美美地睡上一觉,这份惬意与自在,简直比古代的羲皇还要令人陶醉。

4、《追凉小酌》
陆游〔宋代〕
绿树暗鱼梁,临流追晚凉。
持杯属江月,散发据胡床。
苦蕒腌齑美,菖薄渍蜜香。
醉来呼稚子,扶我上南塘。
绿树成荫,遮蔽了鱼梁,我走到河边,追寻着傍晚的凉爽。
手持酒杯,对着江上的明月举杯相邀,散开长发,随意地坐在胡床上。
用苦蕒腌制的咸菜味道鲜美,菖蒲薄荷浸在蜜里更是香气扑鼻。
酒醉之后,我呼唤着幼小的孩子,让他扶着我,一起走上南塘的小径。

5、《门外追凉》
陆游〔宋代〕
羽扇纶巾一味凉,旷怀非醉亦非狂。
横林点点暮鸦集,平垄离离新稻香。
山月出时闲弄影,水风清处旋移床。
学仙到此无余说,更觉金丹堕秕糠。
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只感到一阵阵的凉爽,心境开阔,既非沉醉也非疯狂。
傍晚时分,成群的乌鸦点点分布在树林间,新熟的稻田散发出离离清香,弥漫在平坦的田垄上。
山间的月亮升起时,悠闲地玩弄着它的影子,清风从水面吹来,我随即移动床榻以享受这份清凉。
学到此等仙境般的境界,已无需多言,更觉得那些追求金丹仙药的做法如同废弃的秕糠一般无价值。

6、《小阁纳凉》
陆游〔宋代〕
侵床月白病全苏,掠面风清酒欲无。
渺渺塘阴下鸥鹭,萧萧秋意满菰蒲。
纵输烟渡横孤艇,也胜京尘暗九衢。
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
皎洁的月光侵洒在床前,我的病体似乎已经完全康复。清风轻轻掠过脸颊,连杯中的酒意都快要被风吹散了。
远处,池塘的阴影下,鸥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栖息,秋意渐浓,菰蒲丛中弥漫着萧萧的秋意。
纵然是孤舟横渡烟波,这样的景致也胜过京城那尘埃遍布的九条大道。
无需让巧手的画师再来摹写这美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卧游图,足以让人在心中遨游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天地。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