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5个“晚点定律”,让你不再生气 2022-10-23 16:44 政治家杰弗逊有句名言:“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生气是人的本能,不生气才是人的本事。 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应该没有人想生气,但常常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也忍不住。 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不生气的方法:5个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8,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2022-09-28 22:36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八首: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三个人:子美、义山、涪翁,提到了一个诗派:江西诗派。 一、古雅难将子美亲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3,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2022-09-23 12:38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3首: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这首诗批评的,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现象, 一、曲学虚荒小说欺 这几个字,如果用普通话读,仄平平平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2,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2022-09-22 08:20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
-
《道德经》:养三种性格,秉三种德行 2022-09-14 08:30 三种性格命最好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 随和 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 我们常说“百炼钢不如绕指柔”,《道
-
王阳明:成大事者,牢记五件事 2022-09-12 08:30 著名学者梁启超说过:悠悠中国只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这三人之中,又数王阳明最为传奇。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一生豁达潇洒。他的为人处世,直到今时今日,仍带给人们无数启示。梳理王阳明的一生,他步步走向圣人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9,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2022-09-19 07:21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九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这首诗中,元好问提到了一位晚唐的著名诗人。 一、谁是天随子 熟悉姜夔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首
-
终于把“篆隶楷行草”的来历、区别讲明白了,通俗易懂! 2022-08-26 07:21 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 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大类又可细分。 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广内涵。 (一)篆书 篆字分为大篆
-
你们见过最冷漠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2022-09-17 10:34 父亲是一个对任何事都不关心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信奉自己认为的真理。 即便旁人告诉他,前面有一堵南墙,你不要撞上了。父亲也是不会听。 他看到了那堵墙,还是要硬着头皮撞上去,然后雄赳赳地告诉旁人:你看,这堵墙是我自己发现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2022-09-17 13:43 前言 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17首: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这首诗明显又是批判加褒扬,前两句批判了一种诗歌现象,后两句褒扬了另一种现象。 一、切响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