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各地,艺术市场一片萧条。保利夜场拍卖会上,一半座位空着,与往日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在这个人人谨慎的时刻,一位来自青岛的收藏家却频频举牌,以201.6万元购入黄宾虹的《晴峦翠嶂图》,以208万元买下傅抱石的《二湘图》。

黄宾虹 1943年作《晴峦翠嶂图》
设色纸本 | 立轴
尺寸:115×51 cm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897万元
几年后,这些作品分别以897万元和1062万元的价格转手。
这就是李笠,一位从百货业转战艺术品收藏的商人,用八年时间跻身中国最具影响力收藏家TOP50的故事......
从门外汉到收藏巨鳄
在近现代书画收藏圈,李笠的名字得算一号人物 —— 圈里人更习惯叫他 “帽哥”,还一手创办了 “丰华臻传” 艺术机构,连康有为、郭沫若的书法、黄宾虹的画作如今的市场价位,都和他当年的大量购入与推动脱不开关系。
谁能想到,这位收藏巨鳄2006年刚入行时,连黄宾虹是谁都不知道。

李笠的经商意识源自父母影响,他们都在百货行业工作。他16岁就进入青岛百货总公司,25岁成为该集团最年轻的经理。
1992年,他决定离开国营企业下海经商,先后经营过娱乐业、房地产,甚至银行承兑业务,啥能做就试着做,典型的敢闯敢干。
直到2005年,一位做企业的朋友邀请他参加当地举办的画家笔会,李笠才开始对艺术品产生兴趣。那时候正好赶上好多资金扎进艺术市场,不过他没跟风 “井喷期” 入市,出于商人的谨慎,他整整一年“只看不买”,慢慢观察市场变化,这市场到底是真热还是虚火。

李笠藏品 张大千《拟石涛山水》
2006年市场调整,他才从当代水墨开始入手,一边买一边跟着专家学看画,慢慢练眼力。那时候他对鉴画一窍不通,所以只挑拍卖图录上写着 “艺术家本人鉴证” 的当代书画买,这样心里踏实。
他回忆道:“当年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每平方尺1万到5万元不等,我买了几百万的。”
而且他不光买画,还更注重“买人脉”—— 多认识圈里的行家、藏家,路子慢慢就宽了,后来收藏也从当代书画,转到了更有分量的近现代书画上。

李笠藏品 黄胄《驯马图》

徐悲鸿《七喜图》 92×61cm1942年 李笠收藏
他的秘诀特实在:“站在巨人肩膀上玩收藏”,买康有为书法就找专门研究他的专家,看郭沫若作品就请纪念馆学者掌眼,必须众专家意见统一才出手。这思路其实特实在,收藏圈最怕的就是瞎自信,他这份谨慎反倒成了护身符。
在危机中的大胆收购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以208万拍下傅抱石《二湘图》,这画没傅抱石本款,题款是关山月,当时没多少人敢碰。结果2011年春拍一转手,卖了1062.5万,两年半涨了5倍,净赚854.5万。这波操作让行家都佩服:不仅敢买,还懂时机。

除了前述的黄宾虹和傅抱石作品,他还以41万元购入弘一法师的《八言联》,五年后以270万元卖出,五年间价格增长6倍。
更震撼的是 2011年到2012年的两次出手。2011年秋拍,他以6095万竞得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这是弘一为母亲写的冥诞作品,足足花了半年才完成,直接创下弘一作品的世界最高成交价。

弘一法师 华严集联三百

转过年来,又以9200万拿下傅抱石《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刷新了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的纪录。有意思的是,资深行家都觉得这俩价格 “太便宜”,压根没到应有价值,算实打实的 “捡漏”。

傅抱石《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不过他也有过 “翻车” 教训。2008年以201万买的黄宾虹《晴峦翠嶂图》,2011年以897万卖掉,本以为赚了,结果被藏家朋友骂 “没眼光”。
痛定思痛后,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卖掉了黄宾虹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在骂声中,他开始深入研究黄宾虹的艺术成就,短短半年内一口气买入了四十多件黄宾虹的精品,也正是这波操作,直接推动了黄宾虹作品的市场热度。

黃賓虹 雲歸草堂
李笠的收藏智慧
如今,他已购藏中国精品书画数亿元,成为拍卖市场的收藏巨鳄。
但李笠并不满足于个人收藏,他计划在艺术品市场做点事情:“我的收藏品要传给后人,但我不想被边缘化,还想在艺术品市场里做点事情...只能选择做艺术品经纪,以我的经验帮助新人购买艺术品。”

林風眠 小薇(李笠藏品)
回顾自己的收藏之路,李笠总结道:“进入艺术市场,合适的切入点很重要,一定要充分结合大的经济环境,才能考虑什么时候买、买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他看来,收藏既是艺术,也是商业,需要永远保持学习的姿态和谦卑的心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