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新金陵画派,钱松喦先生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师,尤其是他画松树的本事,真能算“一绝”。咱们看有些人画松,可能就追求个树形好看,可钱先生不一样,他特别在“笔法”上较真,还尤其偏爱用“颤笔”,就这么个笔法,让他的画透着股古朴稳重的劲儿,看着厚重却不发闷,反倒越品越沉着,看过一次就很难忘。


先说说这“颤笔”到底是咋回事。不是说手抖着画,而是下笔的时候,手腕带着点细微的颤动,让线条不是一条光溜溜的直线。比如他画松树干,用颤笔一笔笔勾过去,线条不会像尺子画的那样硬邦邦,反倒像老松树身上的纹路,带着岁月磨出来的粗糙感,看着就特别扎实。就跟咱们摸真松树的皮似的,不是光滑的,是带着凹凸的质感,钱先生的颤笔,就把这份“实在劲儿”画出来了,所以他的松树看着就像在土里扎了几十年的老松,稳稳当当的,不会飘。


而且他画画还特讲究“中锋”,这和颤笔配在一起,效果更绝。中锋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走,墨能顺着笔锋均匀渗进纸里,所以他每一笔都透着“饱”——墨色不淡不薄,看着就有分量。比如画松枝,中锋加颤笔,枝不是软趴趴的,是带着劲儿的,哪怕画细枝,也能看出苍劲的感觉,不像有些画里的枝,看着一折就断。


更厉害的是,他还能把笔法里的提、顿、轻、重、疾、徐,都揉进颤笔里。该提的时候,笔轻轻往上抬一点,线条就细些,像松枝末梢的小分叉;该顿的时候,稍微按重一点,线条就粗些,像枝分叉的地方;有时候走笔快一点,颤得轻,线条就显得灵动;慢一点,颤得细,线条就更沉稳。就跟咱们说话似的,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听着才舒服,钱先生的笔就跟“会说话”似的,把松树的劲儿、松树的神态,都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画出来了。


所以看他的松树,不只是看一棵植物,更像看一个有脾气、有风骨的老伙计——古朴、稳重,还透着股不服老的劲儿。也难怪大家都说他画松是一绝,这可不是光靠技巧,是把对松树的理解、对笔墨的琢磨,都揉进每一笔颤、每一次提顿里了,看着震撼,记着也深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