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在书法圈之中以写曹植的《洛神赋》闻名的话,那么赵孟頫绝对是第一个,他写的行书《洛神赋》成为了很多从楷书转行书的佳帖,但在历来书圈之中并不是只有赵孟頫的《洛神赋》写得最好,其中还有宋高宗赵构,他以草书写《洛神赋》更是传神。

在封建王朝中曾历经有495位皇帝,其中会写书法的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书法家皇帝也有很多,从最早的梁武帝到唐代的李世民、唐高宗、玄宗等等无一来是一流的书法好手,但前面的这些都没有宋代的这位继往开来的书画宗师,但他也因书画艺术而误其国而遭受骂名,此人就是宋徽宗。

好在他的儿子扛起了重任,开创了南宋,成功为即将灭亡的宋朝延续了百年,他就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徽宗之子赵构,赵构也曾受其父的影响在书法这一方面大放光彩,但他并不延习其父的瘦金体,而是选择学古,以二王的书法为尊,这一点也间接影响了后世的赵孟頫,给他们提供的思想源泉。

所以在历代帝王的书法造诣之中,就以赵构的继承传统的功夫最牛,也是公认的书法家皇帝之中将二王书法体现得最好的,也是书法造诣最高的一位。
赵构的传世书作之中,以草书较多,此作是他于晚年担任太上皇时在德寿殿所写的,全卷长达近4米,是一幅长篇大作,纸张用的是绢本材质,应该说是布料了不能说是纸张 ,此作内容是以右录三国时期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基,用以草书写就,此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之中。

他此作看起来十分流畅自然,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独立成形,但连在一起又感觉一气呵成,能看出作者书法水平特别高。书写的内容选自曹植的《洛神赋》,全篇一共有九百九十多个字。
作者下笔有力,线条却又灵活多变,既有魏晋时期书法古朴典雅的韵味,又带着皇家书法那种端庄大气、华丽贵气的感觉。大家都觉得这是作者书法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

赵构在书法上造诣颇深,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他对书法的热爱近乎痴迷,五十年来,除非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每天都坚持练字。而且赵构特别痴迷古代书法作品,花了大量精力四处搜寻、整理。
他还临摹了从魏晋到六朝的各种经典笔法,把不同书法风格都学到了手,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取舍。尤其是对二王的经典之作,他反复琢磨、临摹,熟悉到几乎能背诵下来。


































因为他的书法水平高,在南宋时期,很多人都跟着他学,他的书写风格也影响了当时整个书法界。不仅如此,赵构还大力鼓励大家学习书法,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他的倡导下拿起毛笔练字,这为南宋书法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