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的书法为何不但见法,还能见情?
2022-12-21 20:45
说起赵朴初先生(1907—2000),大家知道,他不仅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赵朴初出生于安庆的一个典型书香世家,从小就在传统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里长大。1927年,他任关絅之在上海创办的“中国佛教净业社”秘书。在这里他有缘接触到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佛教领袖太虚法师和圆瑛法师,同时广泛接触了上海的诸多专家和学者,谈诗论艺,寻经问道,为其日后的书法精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朴初的书法以行楷、行草见长,整体章法取疏淡格局,不鹜造作,字字形断而意连,整齐疏密,字体隽秀,浑厚饱满,兼有汉碑雄劲和晋唐俊骨,刚劲清新,幽雅俊拔。再者,他的书法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无枯笔,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从容不迫之感。
赵朴初强调,书学艺术如果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无疑将是一个空中楼阁。自儒、释、道开始影响传统艺术以来,就强烈地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俗和理想之中,书法创作作为一门艺术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传统美学的熏陶,无不充满着传统的审美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有品位、有涵养、有境界的人,赵朴初先生历来不是为书法而书法,而是有感而作、而发。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大多是自撰的诗词,其书外之境,弦外之音,情外之理,相互交融,每看一遍,几乎都能发现新的妙趣,不但见法,还能见情,感人至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