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30岁的梁思成结束出差回到家中。刚踏进家门,27岁的林徽因便泪流满面地向他说:“我非常苦恼,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听见妻子的哭诉,梁思成站在原地愣住了好一会儿。
一方面,他感到林徽因说话的语气不像是妻子对丈夫的告白,反而像个小妹妹,带着无助和依赖,请求哥哥帮她做主。另一方面,他心里又充满感激,感谢她的坦诚和信任,没有把他当作傻瓜。
但作为丈夫,听到妻子竟然爱上别人,梁思成内心极度痛苦,甚至感到呼吸困难。
他无所适从,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妻子。
最终,他低头转身,背对着林徽因,沉声说:“我明天早上告诉你答案。”
那一夜,梁思成在脑海里反复挣扎:林徽因和自己在一起,是幸福,还是和金岳霖在一起会更快乐?他将自己和金岳霖对比,尽管自认为有文学修养,但终究不及金岳霖那样深厚的哲学思维。

于是,他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
第二天清晨,梁思成将思索一晚的答案告诉了林徽因,他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别人,我祝福你们幸福。”
林徽因没有主见,便把这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了金岳霖。没想到,金岳霖认为梁思成是真的深爱林徽因,于是他主动退出了这段感情。
从此,梁思成和林徽因再未提及此事,而金岳霖也恪守诺言,后来竟成了他们夫妇的好友。
有时梁思成遇到工作难题,甚至夫妻间发生争执,也会请教金岳霖,金岳霖有时还担任他们的调解者。
不得不说,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深沉,为她竟能将情敌变成朋友。
那么,梁思成为何如此深爱林徽因?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缘由。
1918年,17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4岁的林徽因,瞬间心动。
眼前这位少女,身着浅色短袖上衣和膝盖以下的黑色长裙,梳着两条俏皮辫子,眼睛清澈透亮,左脸颊有一个迷人的酒窝,五官轮廓精致如雕刻,整个人宛若从天而降的仙子。
这就是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初印象——独特的美丽和灵动的气质,令他一见倾心,认定她是自己愿陪伴终生的人。

事实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早由双方父母订好,但梁思成依然给了林徽因选择的机会。

他希望珍惜她的纯洁与美好,期盼她真心愿意嫁给自己,因此甘愿等待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那时,林徽因正在欧洲留学,追求者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徐志摩。徐志摩甚至为她与怀孕的妻子离婚。
然而林徽因心里清楚,徐志摩从未真正适合她。即便没有她,徐志摩也会离婚,她不过是他的借口而已。
于是,她选择了逃避,结束欧洲游学,回到了北京。
三年后,梁思成再次见到林徽因,他们谈论学业和梦想。林徽因谈起自己对建筑的热爱与理想时,令一度迷茫的梁思成也找到了人生方向。
他当即决定:一,学习建筑,视其为终身事业;二,追求林徽因。那时,20岁的梁思成仍未赢得林徽因的芳心。
1923年,梁思成不幸在街头被摩托车撞倒,送医急救。林徽因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此时她虽未明确自己是否爱他,却意识到无法失去他。
她飞奔医院,像妻子般悉心照料,亲手为他擦身,帮他翻身。历经三次手术,梁思成终于康复出院。此事使林徽因彻底明白内心所爱。
次年,两人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期间国内传来梁母病重消息,梁思成被催促回国照顾,而林徽因却也身染疾病。
经过深思熟虑,梁思成决定留下照顾林徽因。他每日送来不同鲜花,精心烹制她爱吃的菜肴。梁思成的耐心与关怀,让林徽因愈加坚定他是她终生伴侣。
后来,林徽因父亲意外去世,噩耗传来她再次病倒,想放弃学业回国照料家人。梁启超阻止了她,并承诺帮她照顾家务,承担她的学费。
梁启超的友情和梁思成的深情,让林徽因认定自己的一生注定属于梁家。最终,她决定嫁给梁思成。
新婚之夜,梁思成忍不住问:“我一生只问你一次,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微笑答:“这个答案很长,我一生都愿意告诉你,你准备好了吗?”
此后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完成学业,携手追求建筑梦想。
战争爆发后,他们不断辗转逃亡。林徽因体弱多病,频频高烧,日渐憔悴。梁思成既心疼又愧疚。
为改善妻子伙食,这位曾经的公子哥开始学做饭。最困难时,他甚至当掉自己心爱的衣物、手表和钢笔。

无论日子多艰难,梁思成都在妻子面前保持笑容,偶尔还打趣:“这只派克金笔炖了吧,那只金表用来红烧。”

抗战胜利后,经历八年奔波的林徽因身体严重透支,最终病逝于1955年。
林徽因去世后,54岁的梁思成不仅忙于工作,还要照顾林母及抚养儿女,身心俱疲,内心孤独如影随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走进了他的生活。
说起林洙,她与梁思成夫妇的缘分颇深。
1948年,20岁的林洙因考试失利,想进清华大学研修班。她的父亲写信给林徽因,请求帮助。由此,林洙与梁思成夫妇相识。

那年清华未开研修班,林徽因便每周二、五亲自辅导林洙英语。

梁思成首次见到林洙时说:“这么漂亮的姑娘,一定是林小姐!”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刻在林洙心里。
林徽因去世后,林洙频繁前来照顾梁思成。她已婚育有子女,丈夫是梁思成的学生兼助手,她也是林徽因的学生,且比梁思成小27岁。
表面上看,林洙只是学生对老师的普通照顾,梁思成和外界也未多想。但实际上,林洙有着自己的目的。
1957年,林洙丈夫程应铨因支持“林徽因古建筑思想”被划为右派,林洙被降职至资料室。
林洙无法接受现实,担心牵连,决定离婚并不让丈夫见两个孩子。
由此可见,林洙并非患难之妻。她以保护孩子为由,但真实动机只有她自己知道。单身后,她与梁思成的联系反而更频繁。

林洙称是梁思成主动写信表白,她看到信后决定与他在一起。但梁思成亲友及子女均反对此婚,认为林洙配不上他。
两人背景悬殊,一个是建筑泰斗,一个普通人;年龄相差27岁,令人怀疑林洙的动机。

然而梁思成坚持娶林洙。那年是林徽因去世七年后,梁思成62岁,林洙35岁。
那么,林洙嫁给梁思成后是否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事实并非如此。
林洙把儿女交给母亲抚养,自己独自照顾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母亲。照顾两位老人绝非易事。

洗衣做饭、照顾老人是她的日常,虽然努力想取代林徽因在梁思成心中的地位,但梁思成始终未将她视为妻子。
梁思成的工资全由林徽因母亲保管,即使老人记忆衰退,他也坚持如此。
他不允许林洙母亲和孩子们随意来家,只有在林洙请求下,每周才允许他们洗一次澡。林洙母亲虽是梁思成岳母,却被区别对待。
一次,林洙儿子误用梁思成的杯子,梁思成大怒,责备林洙。林洙默默忍受,梁思成还给她留了纸条:“我不喜欢你的沉默,我很忙,没时间哄你。”

读到这纸条,林洙泪流满面。相比之下,梁思成曾对林徽因说:“在我面前,你可以不讲道理。”这对比说明梁思成的真心所在。
林洙的孩子因缺乏管教成绩差,林洙想请梁思成帮忙,梁思成却说:“上什么大学?去下乡,上劳动大学!”他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却是至少大学毕业。
这些细节表明,梁思成并不爱林洙,和她结婚只是为了享受她全心照顾的便利。毕竟,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更需要的是贴心的保姆,而非爱情。
那么林洙是否从婚姻中获得了利益?当然。
梁思成每月给林洙母亲80元抚养费,当时她工资仅30元,而梁思成有400元,明显改善了家人生活水平。
林洙作为建筑界第一夫人,办事顺利,享受了名利带来的好处。
林洙孩子的工作,也多靠梁思成关系。
所以这段不对等的婚姻里,林洙并非一无所得,外人眼中她风光无限。
1972年梁思成病逝,终与林洙共度十年时光。临终前,他对好友陈占祥说:“这些年,多亏了林洙。”
林洙听罢痛哭,简短八字是对她十年付出最真切的肯定,其中有感激,有愧疚,但无爱。
这段婚姻,林洙受了许多委屈,虽是自愿,但梁思成作为丈夫,有些事非不能,而是不愿做。
他与林徽因时,林徽因不用操心家务,一切由保姆负责。
林徽因发脾气时,他总耐心包容。
林徽因生病,他亲自学会扎针输液,细心照料。
梁思成虽忙碌,仍抽时间陪伴林徽因,可见深爱。
反观对林洙,家务全由她承担,他对她和她家人态度冷漠,且不允许她有半点脾气。
对比之下,梁思成对林洙无爱,仅有感激。
你怎么看这段感情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