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夜夜共眠33年,遗嘱感人肺腑

1 已有 38 次阅读   2025-07-31 22:46
原创 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夜夜共眠33年,遗嘱感人肺腑
历史琐窗 2025-07-31 10:3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巨匠。说到巴金,不仅仅是因为他充满才华的创作,更因为他那深沉、真挚的爱情故事,让人难以忘怀。巴金和他的妻子萧珊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一段传奇。与许多风流才子不同,巴金在人生的早期,一直坚持不婚主义。然而,这种坚定的立场在遇到萧珊后发生了变化,他的心门也在她的温暖和真诚中慢慢打开。
巴金早期的人生并未被爱情所困扰,他成长于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家庭的枷锁让他对“家”这个概念产生了反感。在他看来,婚姻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束缚。直到《家》这部作品在1936年问世,巴金才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时,他开始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特别引起了巴金的注意。这封信来自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萧珊,字迹娟秀,字里行间满是对巴金的崇敬与钦佩。萧珊的信几乎每次都能让巴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然而巴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年轻女孩背后,正隐藏着一份深深的情感。
半年后,巴金收到了萧珊的信,信中提到希望能与他见面,并附上了一张照片。1936年8月的一天,巴金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新雅饭店。正当他坐下品茶时,一位穿着校服的少女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那时,巴金并没有想到,这个看似青春洋溢的女孩竟是自己最崇拜的读者。两人开头的交谈并不拘束,萧珊的性格外向,不久便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在交谈的过程中,萧珊提到自己的家庭背景,巴金注意到她眼神中的一丝黯淡。她透露自己想要追寻革命理想,然而家人并不支持,这让她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冲动。巴金听后,劝她冷静思考,不要做出冲动的决定。他深知,萧珊年纪尚轻,冲动的举动可能给她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巴金鼓励她多读书,提升自我,再去做决策。这番话,不仅让萧珊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也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悄然升温。
然而,巴金并未主动回应萧珊日益显露的爱意。尽管他能够感受到萧珊对自己的情愫,但他并不愿意跨越年龄的鸿沟,去回应一个未成年的女孩。他曾半开玩笑地对萧珊说:“等你长大了,如果你依然喜欢我,那时我们再谈。”巴金对萧珊的感情始终保持着克制与理智。
萧珊的爱情,真挚而炙热。即使巴金没有明确表态,她依然频繁写信给他,甚至去出版社寻找他。她不畏惧表达自己的感情,常常对巴金直言不讳:“我就是喜欢你,无论你如何拒绝,我都不会放弃。”萧珊的坦率让巴金逐渐感受到她对自己的真心,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渐渐地,巴金的心门被打开心扉,萧珊的坚持和热情,让他看到了她的成长与坚韧。
有一天,萧珊来到巴金的住所,却因父亲安排她与富家子结婚的事,情绪低落,泪流满面。她向巴金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无奈,巴金耐心地安慰她,鼓励她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一刻,巴金的内心被她深深触动。萧珊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巴金的爱。此后,巴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开始理解,年龄不应成为爱情的阻碍,而是真正的爱情是心灵上的契约。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经过了八年的考验。在这八年间,萧珊在革命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坚韧的女性,她为战地的伤员提供医疗帮助,将亲眼目睹的生死离别写成文章发表。巴金从她的文章中,看到了她的成熟与成长,也更加确认了自己对她的感情。1942年,战争愈发紧张,萧珊毅然放下大学学业,赶赴巴金身边。她的这一决定,深深触动了巴金的内心。“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这句话,成为了巴金最珍贵的承诺。
1944年,巴金与萧珊终于走到了一起,在贵州的一个小镇上,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婚礼上,两人并未有华丽的宴会,而是简单地买了一些食物和葡萄酒,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彼此相对而笑,心中的默契与爱意早已溢于言表。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萧珊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72年,萧珊因病住进医院,巴金日夜守在她床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她提供支持。然而,命运残酷,萧珊最终未能战胜病魔。她在手术前的那一刻与巴金告别,巴金虽满怀不舍,却没能陪伴妻子度过她最后的时光。
萧珊的离世,对巴金来说,是一次深深的打击。为了纪念她,巴金将她的骨灰放在自己的床头,仿佛她从未离开过。那一放,便是整整三十三年。巴金的心中,始终只有萧珊一人,他在心灵的深处为她保留了一个永远的地方。直至2005年,巴金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遗愿,巴金与萧珊的骨灰被撒入大海,二人终于团聚。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真挚与执着,他们相互依赖、彼此陪伴,度过了人生中的种种风雨。这段爱情故事,充满了温情与坚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