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拍卖会上,林徽因的两篇亲笔手稿意外地成为了全场的绝对焦点。更让人瞩目的是,这两张仅有巴掌大小的手稿,在竞拍中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205万元成交!那么,这两篇手稿上到底记录了哪些内容呢?

林徽因被广泛认定为民国时期的杰出才女。她不仅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建筑专家,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极具造诣,擅长作诗、作画,其书法水平更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

或许许多人并不清楚,林徽因的书法天赋正是得益于她的父亲。1904年,林徽因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中出生,祖父林孝恂曾中进士,父亲林长民不仅是民国时期的民主先锋,更是一位书法高手。

从小,林长民便显露出书法上的卓越天赋,并师从名家学习。他经过长年累月的苦练,逐渐形成了扎实的基础。他的书法技艺得到了康有为的高度赞赏,认为在福建的书法家中,仅有两位堪称佼佼者,一位是李鸿章的幕僚郑孝胥,而另一位就是林长民。

林长民的书法作品清新脱俗,曾在一次书法展中,以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作为压轴之作,引得了无数观众的惊叹。一位老者甚至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林先生,您的书法不仅展现了江山的壮丽,还有文人气质的优雅,真是一笔神来之笔,难得的佳作!”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自幼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林长民对这个女儿十分疼爱,他不仅亲自教她书法,还让她每天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他常常告诫女儿:“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你要好好珍惜这份才华,努力将其发扬光大。无论你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永远记住你是中国人。”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年幼的林徽因,让她对中国书法充满敬意,对其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将这种艺术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一生。林长民还带着林徽因游历欧洲,拓宽了她的视野,让她更好地领略艺术之美。在父亲的细心培养下,林徽因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她的书法技艺也日益提高。

从现存的她的字迹来看,涵盖了楷书、行书和硬笔、软笔等多种表现形式。她的字迹时而苍劲有力,时而行云流水,时而似游云惊龙,确实让人赞叹不已。

在某次拍卖会上,她的两张小小的亲笔手迹意外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竟然拍出了令人咋舌的205万。其中文章之一是她写给丈夫梁思成的亲笔新诗,里面提到了她的二妹梁思懿及附言。另一首则是题为《看叶子》的新体诗,写给外甥女周念慈,言辞间流露出细腻动人的情感。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扬雄曾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书法不仅是一个人个性和才华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正如“字如其人”的说法。林徽因的书法,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她的内涵与气质。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是民国时期难得的才女兼美人,她不仅拥有卓越的才华,更具备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文人风骨,这种韧性令人深感钦佩!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