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粹艺术让红色经典焕发时代魅力 北京日报 2025-08-05 03:25 经典是时代的缩影、文化的精髓、精神的凝结。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经典仍在被不断阅读、观看、欣赏,并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源泉,被反复改编、重拍、翻唱。李英儒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曾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野火烧不
-
原创 不靠流量不争角色,只说“管饭就行”,却成了《戏台》最大记忆点 追梦走遍世界 2025-08-01 16:5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要说今年最出人意料的一部电影,还真不是哪个流量大制作,而是这部看起来像给戏迷做
-
原创 豫剧大师常香玉:曾为国捐15亿战机,为何临死前要收回小香玉艺名 金城观史知今 2025-06-30 14:56 如果常香玉当年选择了做童养媳,那么后来的豫剧大师恐怕就不会有她的身影了。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的封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命运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这
-
原创 李胜素:我永远成不了梅兰芳,我只能尽力成为最好的李胜素 青史君呀 2025-06-11 17:30 提起京剧,梅兰芳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誉为京剧的“最大角儿”。梅兰芳不仅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更将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声名
-
“天下第一团”是怎样炼成的——兼怀一代名伶赵燕侠 | 谷曙光 佳人写美文 2025-05-20 20:37 四个团合组“天下第一团” 汪曾祺早年有篇名文《马谭张裘赵》,发表在《文汇月刊》上,写当年北京京剧团的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汪曾老与他们曾经同事,写起来不但笔端富有感
-
独家专访|白先勇:我的家乡不是哪个地点,是中国传统文化 澎湃新闻 2025-05-06 11:28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没看过昆曲,但二十多年后,大学生自己上台去演了。白先勇在南京东南大学校园里接受澎湃新闻·文学花边独家专访时感慨道,昆曲,是以最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
-
写戏即写人心,向内求才是无限 中国青年网 2025-04-25 09:19 张弘 《桃花扇》 石小梅饰侯方域 《牡丹亭·回生》 施夏明饰柳梦梅 摄影/李婧 《白罗衫·诘父》 供图/江苏省昆剧院 《牡丹亭·游园》 摄影/田野 ◎张之薇 4月13日至21日,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
-
原创 姜昆郭德纲合影背后的故事,杨志刚为郭德纲前途尽心竭力 老树开花 2025-04-23 03:24 1991年,姜昆、郭德纲与其他相声名家的一张合影至今在互联网相声圈中流传,其中有许多故事值得回味。照片拍摄时,姜昆41岁,郭德纲18岁,唐杰忠59岁,徐永刚28岁。背后的人物与历史,让这张照片更具意义。
-
本页有 2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