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猪满圈

郭德纲的小曲儿《探清水河》,据说斗爷,就是北京说相声的德高望重的一位老艺术家说《探清水河》是窑调儿,此话当真与否,我不得而知。但是,北京一位德不高望不重可是其体重我估计没300斤也得有个二百六七十七八十四五十斤的这么一位年轻的非常不靠谱嘴上没把门儿的非常不着调的这么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他是言之凿凿说《探清水河》是窑调儿。而且还非常神秘,好像这事儿全世界就他一个人知道似的。我告诉你们啊,非常神秘的感觉,“探清水河”,其实是窑调,观众,哇!
事实上《探清水河》是不是窑调儿,这个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专家以及专业人士来分析或者判定。一般的老百姓,只要是稍微有的脑子的,不是那么傻的,严格说基本上都能判定。
首先我们先来判定一下,啥叫窑调儿?其实啥叫窑调儿,我假设你如果让这位年轻的300多斤的大相声表演艺术家来说,他肯定不知所云,我啥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别看他神神秘秘的在舞台上说,我告诉大家一个内幕消息啊,就是你们一般听众根本不可能知道的消息,某某社的小曲儿《探清水河》其实是窑调儿。
我的认知啊,所谓之窑调儿,主要看俩方面,第一,那就是既然说《探清水河》是窑调儿,那么是不是可以认定所谓之窑调儿,是一个固定的曲牌,这个曲牌名,就叫窑调儿对吧?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曲牌名,几乎是个中国人就耳熟能详的曲牌名,比如说啊:如梦令,听过吧?再比如说长相思,听过吧?浣溪沙,听过吧?菩萨蛮,听过吧?卜算子,听过吧?减字木兰花,听过吧?清平乐,听过吧?醉花阴、浪淘沙、虞美人、南乡子、玉楼春、蝶恋花、一剪梅、临江仙、渔家傲 、定风波、满江红、声声慢听过吧?这叫曲牌名。
比如说屈原先生的《离骚》,离骚不是曲牌啊,但是它是什么?楚辞对吧?事实上楚辞,也是要有固定格式的?再比如说岳飞写的《满江红》,不就是满江红的曲牌吗?而且李清照写的大部分诗词,都是遵循曲牌写的。这叫曲牌名对吧?但是,您觉得德云社小曲《探清水河》是曲牌吗?我假设它如果是,那你再给我找出第二个来,你不能说就靠《探清水河》这一支曲子支撑起一个曲牌吧?这不可能对吧?
比如说京剧,咱不说别的,就是梅八出,就是梅兰芳的八出戏,这叫梅八出。梅兰芳先生创演的梅八出包括比如说《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洛神》《游园惊梦》等对吧?再比如评剧,评剧主要活跃在河北北部包括京津一带啊。其代表作比如说包括《小女婿》《刘巧儿》熟吧?《花为媒》熟吧?《杨三姐告状》熟吧?《秦香莲》熟吧?评剧大师比如说新风霞,就是唱评剧的。再比如小品演员赵丽蓉,那也是正宗的平剧演员对吧?
再比如河北梆子,这是一个曲种对吧?换句话说,你也可以当成一个曲牌来理解。河北梆子的著名曲目有比如说:《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等等,二人转,东北的曲艺形式,它的传统剧目有《杨八姐游春》《猪八戒拱地》《回杯记》《大西厢》等等。但是谁能告诉我《探清水河》这种曲牌形式有第二个作品?有吗?没有不是吗?
因此说第一种说法,《探清水河》是窑调儿,而窑调是一个曲牌的说法完全不成立对吧?
第二种说法是什么?就是说在过去的老北京,这种小曲儿是在那种地方唱的。哪种地方?说白了就是在窑子唱的,这种歌曲在老北京的百顺胡同、什么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什么李纱帽胡同等八大胡同广泛传唱。
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是,这不足以说明,这就是窑调,你只能说明这首小曲好听,也就是去那儿玩耍的那些老爷们更喜欢听这首曲子而已。
事实上在当时的北京八大胡同的那些窑子里,客人的喜好是不同的,实际上当时,在窑子里唱的更多的可不是《探清水河》,而是莲花落,也就是俗称的落子。落子有很多种,平腔落子、山东落子、沧州落子、唐山落子等等。
其实在民国以前,包括民国,在八大胡同的妓院里,唱啥的都有。说白了不得是妓女会唱啥,她就给客人唱啥对吧?而不是所有的妓院里都唱《探清水河》,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


而探清水河之所以流传,实际上只有一个原因,而这个原因可不是什么窑调啊,而是因为它好听,而且还好唱。你要中间来一段呀啦嗦,这就是青藏高原,肯定流传不起来,因为99%的人唱不上去。再者说在那个环境,你唱高亢的也不合适对吧?你别再把邻屋的给吓阳痿了。
事实上,那段时期的那种存在的形式,您觉得和某些时候的夜总会的包间儿,有本质区别吗?而某些时候的夜总会里的包间儿里,唱的都是什么歌啊?谁能告诉我说夜总会也有夜调儿,有吗?反正我觉得,去夜总会的包间,总会唱一些轻柔的妩媚的歌曲难道不是吗?什么盼情郎的等君归的等等对吧?而这些歌,其实和《探清水河》是划等号的。说白了,夜总会的小姐舞女不撩拨你,你能出血吗不一样吗?
因此说,从第二个角度来说,《探清水河》也不是什么窑调。而只有内心龌龊恶心无耻而且无知的人,才会人说啥他都信,把这说成是窑调。
OK就到这,感谢大家!
30102025肥猪满圈於承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