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夏衍诞辰125周年,他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前身)首任院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六楼展厅设立的“夏衍与黄佐临纪念墙”,为观众开辟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两位大师珍贵手稿、导演笔记及历史剧照的空间。这些珍贵的资料折射着经典作品的璀璨光芒,也凝聚着上话人的情与思。

夏 衍
(1900—1995)
原名沈乃熙,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开拓人,著有话剧《赛金花》《自由魂》《上海屋檐下》《考验》《法西斯细菌》《戏剧春秋》,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压岁钱》,报告文学《包身工》等。作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中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他在战乱中始终坚守创作者的品格,坚持现实主义道路。他的作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关心人民思想和生活,看似“平淡”却传递着积极的理想主义与社会责任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以下曾在上海人艺和上话上演过的五部作品,走近夏衍的戏剧人生。

2025年“夏衍与黄佐临纪念墙”揭幕仪式现场
壹
《考验》
话剧《考验》是夏衍1949年后的话剧作品,内容反映了中国的工业建设。
夏衍曾经说过:“戏剧,除出极少数御用的‘供奉’之外,始终是站在人民这一面,是始终为人民讲话,而作为人民唯一表达积愤的表征的。”《考验》以发电机厂为工业建设的缩影,反映在全国解放以后党的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剧中通过新任厂长丁伟与副厂长杨仲安在管理理念上的冲突,展现了中国早期工业建设中的革新与保守思想的交锋,最终强调了依靠群众、尊重科学的重要性。
《考验》是夏衍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期间留下的宝贵财富,1954年9月在上海艺术剧场首演,由佐临导演、方行任副导演、俞亮任舞台设计,获首届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奖。

话剧《考验》1954年演出说明书


话剧《考验》1954年演出剧照
贰
《法西斯细菌》
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面向社会?话剧《法西斯细菌》在家国存亡之际给出了坚定回答。
自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便辗转各地开展救亡运动。他办报、创作两不误,出了名的高效,因此一到重庆便被应卫云邀请写戏,创作了《法西斯细菌》。剧中主人公俞实夫是夏衍最熟悉的知识分子形象——同样留学日本,同样辗转多地。然而,作为一位从事细菌学研究的科学家,俞实夫起初醉心科学不问政治,直到亲眼见证侵略者的暴行,才转而积极投入反法西斯的斗争。该剧除了刻画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还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前夕到1942年春天约十年的政治风云,因而叫好又叫座,首轮即加场演出。
《法西斯细菌》作为重要的抗日救亡戏剧,在重庆第二届“雾季公演”和第一届西南剧展中取得巨大反响。当抗战的硝烟散去,该剧先后于1954年和1982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导演分别为张北宗和罗毅之),又于2015年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回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话剧《法西斯细菌》1955年演出说明书

话剧《法西斯细菌》1955年演出剧照

话剧《法西斯细菌》1982年演出说明书

话剧《法西斯细菌》1982年演出剧照
叁
《复活》
在夏衍的话剧序列中,《复活》是少见的由外国小说改编的作品,却集中体现了他的翻译才能、戏剧才华和革命思想。
夏衍是首位将高尔基的《母亲》翻译成中文的译者,自然不会错过另一位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初到重庆活动时,他就对《复活》感兴趣,但原著改编难度大,又有陈绵、田汉的版本珠玉在前,他只能暂时搁置创作。在陈鲤庭和白杨的鼓励下,他终于在1943年完成改编。他在后记中表示:“我只写了一些出身不同、教养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基本上却同具着一颗善良的心的人物,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他们如何蹉跌,如何创伤,如何爱憎,如何悔恨,乃至如何到达了一个可能到达的结果。”这一版根据国人审美习惯调整叙述顺序、削弱宗教色彩,力图激发观众对人物的同情、面向未来的勇气,展现了抗战中的文艺工作者对艺术和革命的双重追求。
《复活》在战乱中为人们带来了积极的信念,在和平年代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1957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复活”了这出经典剧目,由罗毅之导演、俞亮任舞台设计。

话剧《复活》1957年演出说明书

话剧《复活》1957年演出剧照
肆
《戏剧春秋》
“献给一个人,献给一群人,献给支撑着的,献给倒下来的……”多幕剧《戏剧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话剧工作者斗争生活的戏剧,也是戏剧先驱们献给这个行业的情书。
1943年,为了给著名电影导演和戏剧活动家应卫云庆生,夏衍、于伶和宋之的三人决定以他为原型编写《戏剧春秋》。剧中反映了1919年至1937年中国话剧的发展脉络,以戏中戏串联了文明戏、爱美剧、救亡演剧等戏剧形式。而剧中角色也已经超越了某一具体个人,成为所有在民族危亡之际坚持创作的戏剧人的化身。
《戏剧春秋》是第一届西南剧展的压轴之作,至今为戏剧人所致敬。1980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为纪念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再次上演了这出波澜壮阔的话剧“拓荒者之歌”。

话剧《戏剧春秋》1980年演出说明书


话剧《戏剧春秋》1980年演出剧照
伍
《上海屋檐下》
黄梅雨中,石库门内,上海人家。话剧《上海屋檐下》为中国戏剧舞台永远留下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记忆,用“白描手法”冷静客观地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社会的风雨飘摇紧密结合。
在1937创作本剧时,夏衍身受疾病和母亲离世的打击,一天只能写三五百字。好不容易投入排练又因为战乱而搁浅,直到1940年才第一次与上海观众见面。对此,他在自序中说:“这个戏不能上演,在我感到的绝不是失望,而只是兴奋和喜欢。……我在戏中所写的那种忧郁的天气、忧郁的情感、狭隘的感情摩擦、人事纠纷,早该被抗战救亡的洪流冲洗净了……”然而正是这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激发万千观众的共鸣,也让本剧长演不衰。
2007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邀请王筱頔导演排演了这部戏,以纪念中国话剧的百年华诞,次年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幕演出季中演出。此后,这部海派经典多次复排,彰显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经典的致敬与守护。

话剧《上海屋檐下》2008年海报


话剧《上海屋檐下》2020年演出剧照
回望以上剧作,有阴郁梅雨,也有壮阔风云,夏衍的笔下描绘了百转人间。从将自我投入家国建设的知识分子,到将目光投向灵魂深处的名著中人,夏衍剧中的角色总是直面人生。百年易逝而精神永存,每一次排演大师之作,都像当代人与前辈穿越时空的对望。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沿着夏衍先生的现实主义道路,用戏剧继往开来。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经典话剧赏析与校园戏剧创编——夏衍与<上海屋檐下>:灵魂的契合》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巡讲正在进行中,期待更多的青年学生们走近夏衍,走进戏剧艺术。
经典话剧赏析与校园戏剧创编
——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巡讲
夏衍与《上海屋檐下》:灵魂的契合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浦徐泾总校区
讲座时间:2025/11/13
讲座地点:青浦区高泾路588号
上海海洋大学
讲座时间:2025/11/18
讲座地点: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上海公安学院
讲座时间:2025/11/27
讲座地点:浦东新区崇景路100号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讲座时间:2025/11(具体时间待定)
讲座地点:徐汇区东安路130号
上海财经大学
讲座时间:2025/11(具体时间待定)
讲座地点:杨浦区国定路777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讲座时间:2025/11(具体时间待定)
讲座地点: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更多
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