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女儿。她的父亲亲自为她保了媒,促成了她与范炳耀的婚姻。然而,由于工作原因,这对夫妻分居了整整22年。

他们的儿子范梅强后来还去日本留学,靠刷盘子养活自己。1930年9月28日,梅葆玥出生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祖籍江苏泰州。作为梅兰芳和福芝芳的第七个孩子,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名字“葆玥”意思是“美玉”,显示了父母对她的期望。

梅家是京剧艺术的世家,梅兰芳是京剧界的领军人物,福芝芳也是著名演员,家里弥漫着浓厚的戏曲氛围。梅葆玥从小受到戏曲的熏陶,特别崇拜父亲的学生言慧珠,心里早已埋下了成为京剧演员的梦想。

1943年,13岁的梅葆玥正式开始学习戏剧。她的母亲福芝芳的师妹李桂芬是一位著名的老生演员,看中了她的好嗓子和爽朗的性格,认为她非常适合唱老生角色,并亲自传授她技艺。

李桂芬的眼光果然不错,梅葆玥的嗓音宽亮,气息充沛,后来在老生行当中成为了一位佼佼者。她白天上学,晚上练功,刻苦钻研吊嗓子、走台步,从不偷懒。

1946年,她16岁,与12岁的弟弟梅葆玖一起在上海皇后大戏院登台,演出《四郎探母》,受到观众热烈欢迎,首秀即获成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梅葆玥考入了上海震旦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她在读书的同时,继续学习京剧,拜陈秀华为师,专攻余派老生戏。1953年,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国文老师。

那时候学校后来改名为中国戏曲学院,她除了教书之外,还积极学习戏曲,旁听了许多名家的课程,并拜王少楼为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水平。1954年,她调到中国京剧院,开始了长达45年的演员生涯。

梅葆玥的唱腔刚劲有力,形象俊朗,表演细腻又富有风格。她主演的《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和《辕门斩子》都广受好评,戏迷们特别喜爱。

1955年,她随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前往北欧演出,出演了《人面桃花》中的小生崔护,甚至受到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接见。1956年,她又随梅兰芳率领的中国京剧团访问日本,演出《四郎探母》,门票一抢而空,日本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1958年,梅葆玥加入了梅剧团,与弟弟梅葆玖一同跟随父亲在全国巡回演出。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梅兰芳排演了最后一部戏《穆桂英挂帅》。

梅葆玥和梅葆玖在戏中分别饰演穆桂英的儿女金花和文广,父女三人同台,成为京剧界的佳话。她极其好学,还拜马连良和杨宝忠为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唱腔和表演技艺。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心梗去世,享年67岁。这对梅葆玥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和梅葆玖接手了梅剧团,继续传承和发扬梅派艺术。

然而,1966年特殊时期来临,她和弟弟被停止演出,下放到北京天堂河农场干农活。1976年这段时期过去后,她才重新回到舞台上,继续从事她热爱的京剧事业。

梅葆玥一生中演出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去过北欧、日本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名声远播。她的唱腔融合了余派、杨派以及孟小冬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83年,她和梅葆玖第四次率领梅剧团访问日本,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1987年,她因膝盖严重受伤不得不退休,尽管如此,家里经常还能听到她练功的声音。

1993年,她与大陆京剧艺术家一起前往台湾演出,会见了陈立夫、蒋纬国等人。1997年香港回归时,她也参与了庆祝演出。1998年南方发生洪灾,她还积极参与义演募捐活动,显示出她的社会责任感。

梅葆玥的婚姻是由她父亲梅兰芳安排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梅兰芳的好友齐如山多次劝他移居台湾,但梅兰芳铁了心留在大陆。他与上海荣丰印染厂老板范文荣交谈几次,提出了结亲的建议。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