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要靠传播才能被读者看到,而读者要受到传播学的影响,不然就不知道文学作品有什么好的地方。传播学似乎与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

古代很多朝代没有发达的印刷行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文字都写在竹简木简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传播就会受到影响。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能够读书和识字的都是权贵。倘若民间的书生也读书识字,就要到权贵家里做门客,为权贵出谋划策,立功之后才可以接受封赏。唐代的印刷业也不是特别发达,以至于诗词始终都是文学的主流文体。虽然也有传奇出现,有话本出现,但长篇大论的东西并不太多。到了宋代,有了话本小说,得益于印刷业的发展,印刷起来也方便了很多。明清时期,印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长篇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影响了很多人。在印刷业出现以前,文学作品主要靠口耳相传来传播,但并不是没有。不管是民间的四大传说,还是关于四大美女的传说,都是民间流行的口头文学,后来才经过文人的整理润色,写成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算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是人们在口头上流传的一些故事,后来经过作者的加工和整理,当然也加入了作者独创性的写作,才编定成书。不管是诗词还是小说,都受到当时的传播学影响,而传播学似乎并非印刷术发展体现出来的,而是受到权力或资本的操控,或者说在古代,传播学主要受到权力的操控,受到政治的影响。
《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曾经被当成禁书,被禁止出版发行,但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很多版本以手抄本的形式存在于民间,后来解禁之后,才得以流行。明清时期出现了“文字狱”,弄得很多文人不敢写诗作词,也不敢写小说,反而躲进了考据之学,研究训诂学,研究文字学,研究音韵学,最终脱离了现实生活,即便成就再高,也不具有太大的意义。到了“五四”时期,应该有文学上的繁荣,因为那是一个摧枯拉朽的时代。小品文出现了繁荣,尤其是杂文,出现了前无仅有的繁荣,诗歌也出现了一定的繁荣,尤其是白话诗,完全取代了文言诗歌,很多知识分子都爱写。白话小说也出现了繁荣,无论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是郁达夫的《沉沦》,都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倘若放到现在,基本上不能发表。当时政治比较混乱,军阀连年混战,民间老百姓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简直是民不聊生,饿死人的现象经常出现。知识分子也是人,也需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时代变革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嗅觉比较灵敏,会嗅到新鲜的气息。当知识分子展现新鲜气息的时候,就是他们的作品发布的时候,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也很容易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九世纪的优秀文学作品可谓不少,优秀作家也层出不穷。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等一批贵族出身的作家表现出强烈的平民倾向,而像契诃夫、狄更斯这样一些平民出身的作家则通过文学进入上流社会。媒体追逐的是文学发展的潮流,谁能把握文学发展的潮头,谁能够首先推出体现文学发展新趋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谁就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更大。文学的发展总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要表达时代的声音。由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简直和时代精神严丝缝合。歌德有些古典主义倾向,雨果是浪漫主义的作家,巴尔扎克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而托尔斯泰就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卡夫卡被称为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品钦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不管采用何种文学风格,似乎都和当时媒体的选择有关系,和大众的审美效果有关系,而大众的审美效果又受到媒体的影响,也就是受到传播学的影响。五四时期那一批作家和作品虽然在中国深入人心,很多学文学的人都知道,甚至很多不学文学的人也知道,但只是在中国放大了影响力,而在世界上却不是那么出名。究其实,还是文学作品受到了传播学的影响。当时社会比较落后,并没有完全在世界上传播中国的作家和作品,即便现在扩大了影响力,也仍然不能改变人们的偏见。
中国古代媒体的作用相对较小,高雅的诗文是通过创作者之间的直接交流获得传播的,还有就是各种选本出现,诸如《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选本,到底应该选择哪些篇目?是由编选者说了算,而不是由出版社说了算?即便宋代以后很多小说印刷出版,其传播也更大程度上依靠媒体,但媒体对它们的重视却仅仅在于商业价值,而不在于文学价值。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学历史传统的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中,大量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尤其在高层的知识分子之中,中国古代正统的文化和文学成了主要的欣赏和研究对象。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是在古典文学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并不一定喜欢新文学。在政治领域,中国高层知识分子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是主导,这种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与现实政治的需要有更加协调的关系,而中国现代文学出现的新文学作品和作家对现实政治的需要有着更加明显的距离。或者说新文学作品注重批判现实,而不是歌颂和赞扬,也就对现在的政治没有什么意义了。倘若从商业角度出发,那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仍然有着一定的价值,可以不断印刷出版。至于当代的作家和作品,有文化审查机关在审核,不会有太多“带刺”的作品出现。即便这样的作品再多,也不会对现实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文学作品会受到传播学的影响,而且会符合时代的精神价值。就像鲁迅和郁达夫们只能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舞台上一样,并不能活跃在当代。当代的传播学已经完全变了,要追求经济价值,躲避政治关系,而不再有现代文学作品凸显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了。虽然文学会受到胁迫,甚至会被资本收买,但文学薪火相传,并不会消失不见。作为读者,应该阅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同时要注意遗漏的一些没有被广泛传播的作品,要自觉抵制传播学的影响,不然只会被意识形态洗脑,被牵着鼻子走,而没有阅读的自由了。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