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皆有因果,但行三件好事,福报早晚会来!(很准) 2022-07-22 00:23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这其实与佛教中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万物缘起缘灭,皆有因果存在,前世因今世果,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个中原因的。 所谓“善恶
-
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白水老人《百孝经》鉴赏! 缱绻风铃 2018-03-27 21:56:22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如果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上慈下孝,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家与家之间团结友好,那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将何其高也。
-
古籍《权谋残卷》原译文,真正为人处世与治国方略之名篇 中华传统文化 2018-01-19 13:44:20 作者:张居正(明代) 张居正,号太岳,7岁通六经大义,16岁中举人,后熟读经史,指导皇帝执政,几乎凭一人之力实现了明代中兴,成为西方政治家与历史学家同时关注的"中国经济第一人"。
-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天眼看人无遁形! 中华本土道教 2018-01-21 09:14:14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
-
一部决定人生成败最本质的书《予学》,读十遍胜读十年书! 儒道品商 2月10日 东汉许劭的《予学》着实独树一帜,“高人一等”。它的价值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找到了决定人生成败的最本质的东西。对曹操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是在曹操未显贵时作出的,可见许劭的辨人之能和远见卓识
-
解读丨忠恕之道与中庸之德 2018-02-12 10:04 一 以 贯 之 有一天,孔子问子贡:“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博学而有见识的人吗?”子贡对答说:“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坚持有一个东西贯穿始终的。” 这段对话就结束了,然而孔子贯穿始终的东西是什么,孔子并没有
-
古训:在迷茫中修心,在绝望中坚持,在慌乱中平稳 2017-10-21 08:20 老子 编者 按 : 古训:在迷茫中修心,在绝望中坚持,在慌乱中平稳 在迷茫中修心 返璞归真,涵养心性——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人原处的本性是纯朴和纯真的。但随着年龄的
-
梁启超: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 2017-11-04 10:09 教育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 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 九十五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 在讲演中, 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 通过知育、情育、意
-
本页有 2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