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纵观历史,由古至今,每一位留名青史的名人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通过“母亲的故事”专栏,让我们一起学习每一位智慧母亲的故事。
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她们是指周室三母:
即周朝三大贤母,即太姜、太任、太姒。
在古书中,又分别写作:
大姜、大任、大姒。
合称“三太”。
周朝三太是周朝三位圣王的夫人,她们母仪天下,贤德无比,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不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还为华夏民族培养了留名万世的几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
古公亶父(姬亶)之妻、季历(王季)之母、周文王姬昌的祖母。
《史记·周本记》:“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列女传·母仪传》:太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大王(周太王)娶以为妃。生泰伯、仲雍、王季。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大王谋事迁徙,必与。大姜。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
太姜是有邰(tǎi)氏的女儿,她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智慧非凡,以身作则教导自己的儿子们,为儿子们培养了高尚的人格品质,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
太姜的丈夫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豳bīn(今陕西彬州)人。上古周部落的领袖,西伯君主,周王朝的奠基人。
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6世孙、周祖后稷(hòu jì)(姬姓,名弃,稷是黄帝的玄孙,是帝喾的嫡长子,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的第12世孙,是周人发展史上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太任:
也作“大任”,季历(王季)之妻,挚任氏部落首领的女儿,季历的正妃,周文王姬昌的母亲。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
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据《礼记·保傅》篇记载,太妊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太妊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她认识到,母亲所接触的外界事物都会感应给胎儿,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形象,声音尤为重要。她时常命乐官朗诵诗歌,演奏高雅的琴乐给她听。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妊教一而识百,触类旁通,太妊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先驱。
后来,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一项任务。大凡怀孕的妇女,睡觉不侧身而卧,站立时不左歪右斜,不吃不洁净的东西,不坐位置不正的座位,不观粗俗的举动,不听靡靡之音。晚上听人诵诗,接受圣明之道。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方能品貌端正,才识过人。
在中医学上,有一著名的诊断疾病理论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即内脏的情志病变一定会反映到外表上来,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因此,说文王优秀是科学胎教的结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向在《列女传》中也谈到周后胎教法:“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太妊的丈夫季历,季是排行,所以称季历,尊称公季、王季、周太王之末子,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古公去世后季历嗣位,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并与商王朝贵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从而促进了周部落社会经济发展,壮大了周的力量。
太任公园在河南平舆县(古槐镇),据说太任故乡在平舆县。
(周文王姬昌)
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
生卒时间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禹之后代有莘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莘国。另一说出生自杞国、缯国。商朝西歧诸侯西伯侯,后被谥为周文王的姬昌之正妃,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她仁爱和顺,贤德而深明大义。
周文王在郃(he)阳地区渭水之滨遇到太姒,惊为天人;太姒不但长得端庄秀丽,而且仁爱明理,生活俭朴,于是,姬昌决定迎娶太姒。因渭水无桥,姬昌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
入门之后,太姒仰慕长辈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
太姒的丈夫姬昌即周文王,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诗经》,首篇《国风·周南·关雎》,一说是描述太姒和姬昌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入门之后的太姒,旦夕勤劳,以尽妇道。太姒成为文王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极尽妇道。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还极尽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太姒与姬昌共生育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长子伯邑考(姬考),次子武王发(姬发),三子管叔鲜(姬鲜),第四子周公旦(姬旦),第五子蔡叔度(姬度),第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第七子成叔武(姬武),第八子霍叔处(姬处),第九子康叔封(姬封),第十子季载(姬载)。
她的儿子中,长子伯邑考比文王先死(《封神榜演义》等称其因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王杀害),其馀九子中唯有姬发、姬旦贤能,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姬发为太子,及文王驾崩而立姬发,是为武王。
《诗经 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思齐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意说:周室三母,太姜、太妊和太姒,周王朝的兴起与这三位伟大的母性分不开,太姒最为贤德,号称文母。
周朝“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她们母仪天下,贤德无比,辅佐和教化了几位君王;她们不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还为华夏民族培养了留名万世的几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为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也是为了纪念这三位伟大的女性以身作则,力行八德,成就了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圣德。
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