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原创 李白为什么对杜甫这么高冷呢?孟浩然:我都不搭理老李

3 已有 13 次阅读   12小时前
原创 李白为什么对杜甫这么高冷呢?孟浩然:我都不搭理老李
游史微鉴 2025-10-03 15:01
说到唐代著名的诗人,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唐诗灿若星河,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诗句和风格打动。但若是谈到“谁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恐怕就是李白与杜甫。这两位诗人不仅在唐代文坛地位显赫,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同样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则被尊为“诗圣”,光是这两个称号,就能看出他们在后世人心中的分量。
更难得的是,这两位天才诗人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且在唐玄宗天宝三年于洛阳有过一场历史性的会面。这次相遇,被许多人视作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交流。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这并未阻碍他们之间的欣赏与惺惺相惜。在杜甫眼中,李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诗人”,他对李白满怀崇敬之情。而李白也看出了杜甫的才气,认为这个年轻人未来前途无量。于是,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后来,杜甫为李白写下了十二首公开的诗作,还有三首含蓄表达的作品,满满都是对李白的敬仰与思念。相比之下,李白仅留下了三首诗回应,其中一首《戏赠杜甫》是否出自李白之手至今仍有争议。这种“付出不对等”的情况,让后人常常感到替杜甫惋惜。于是,许多人不禁要问:李白是不是对杜甫态度冷淡,甚至不那么在意?
其实并非如此。杜甫能与李白结交,内心早已十分满足。他们一同游历、饮酒、作诗的短暂时光,成为杜甫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唐代诗人之间互相赠诗是一种常见的交往方式,杜甫为李白写下了十多首诗,篇篇情真意切。从诗题如《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就能看出,他的思绪几乎时刻都围绕着李白。
例如,《梦李白》中那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的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赞美。而在天宝四年初,刚与李白分别不久,杜甫就写下《冬日有怀李白》,其中“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一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刚分开便迫不及待怀念的情感。这种深厚的情谊,恐怕连后人也难以完全体会。
相比之下,李白对杜甫的回应显得稀少而克制。他除了可能存在争议的一首诗外,确实只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两首。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两首诗的语气中隐约带着距离感。可以想象,当杜甫满心期待李白的回应,却在别的诗中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深情句子时,心中会有怎样的落寞。
不过,李白的“冷淡”其实有很多原因:
第一,与他的性格有关。李白交友广泛,因其才情卓绝,许多诗人都愿意与他结交。像王昌龄、孟浩然、汪伦等人,也都只收到过李白几首赠诗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杜甫其实已经算是“待遇不错”的朋友了。
第二,当时的通讯远不如今日便捷。没有书信往来、电话和网络,彼此若不在同一座城市,消息往往需要很久才能传递。李白仕途坎坷、遭遇贬谪的情况,杜甫也是很久之后才得知,这自然会影响双方的互动。
第三,二人身份处境不同。相识时,李白正是声名鼎盛的文坛巨擘,而杜甫不过是个屡考不中的落榜生。作为前辈,李白能欣赏并回赠诗作,已经足见他的认可。
所以,李白并不是看不起杜甫,而是各种客观因素造成了他们在诗文往来上的不平衡。
有趣的是,李白曾对另一位诗人孟浩然表达过极高的赞美,直接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然而,孟浩然却终其一生没有写诗回应李白。这一冷一热的对照,仿佛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天道轮回,谁也不能例外。”
这段关于李白和杜甫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两位大诗人的真挚情谊,也折射出他们在命运、性格与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际遇。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才让后人读来,更觉真实动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