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刘禹锡
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
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烦。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酒中寄情:刘禹锡诗词中酒意象的多重意蕴在刘禹锡的诗词世界里,酒从不只是杯中物,而是情感的载体、心境的镜子,更是他面对人生起落时的精神慰藉。从春日抒怀到离别赠友,酒在他的笔下随情境流转,却始终带着一份通透与坚韧。
一、春光里的酒:惜时乐生的豁达之饮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中,“无辞竹叶醉樽前” 一句,将酒与春光紧紧相连。此时的 “竹叶”(竹叶酒)是春日盛宴的见证者,诗人面对 “春过也” 的时光流逝,没有沉溺于伤春的怅惘,反而以 “笑惜艳阳年” 的态度,劝人 “无辞竹叶醉樽前”。
这里的酒,是对春光的珍惜。“桃花流水上” 的余景未消,何不趁此良辰在酒杯前沉醉?酒不再是消愁的工具,而是拥抱当下的媒介。诗人借饮酒传递出 “惜时不悲时” 的豁达 —— 春光虽逝,但眼前的酒、身边的景仍值得珍视。而 “惟待见青天” 的收尾,更让这杯酒有了超越眼前享乐的意味:醉饮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未来 “青天” 的期待,酒中藏着对希望的笃定。
二、离别时的酒:情深无言的慰藉之饮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中的酒,则浸满了离别的深情。“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与友人即将分别,千言万语都融在 “芳樽” 之中。这里的 “醉” 不是酣畅淋漓的狂欢,而是 “结念” 的寄托 —— 不舍之情难以言说,便借酒将这份牵挂沉淀在心底。
后句 “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烦” 渲染出离别的仓促与纷乱,而 “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的沉默里,藏着比言语更重的情谊。此时的酒,是情感的缓冲带:它让浓烈的不舍有了安放之处,让 “忘言” 的瞬间多了一份温热的慰藉。酒未写尽,却已道尽 “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珍重,成为友情的见证与离别的注脚。
三、刘禹锡酒意象的深层意涵:从情感到精神的升华
纵观刘禹锡的诗词,酒的意象始终与他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他一生屡遭贬谪,却从未沉沦,酒在他笔下极少是 “借酒消愁” 的颓废,更多是 “以酒明志” 的坚韧与 “以酒寄情” 的真诚。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的酒,是历经沧桑后的振奋 —— 失意时借酒重拾斗志,酒成了精神的 “加油站”;在《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的闲适中,虽未直接写酒,却暗含着文人 “把酒临风” 的闲适,酒是平淡生活中的雅趣;而在《九日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中,酒更是对抗时光流逝的豁达宣言 —— 不叹 “落晖”,只以 “酩酊” 酬答佳节,将对生命的热爱融入杯中。
他笔下的酒,从来不是孤立的意象:春日里的酒,连着对生活的热忱;离别时的酒,系着对友人的真情;困境中的酒,载着对未来的信念。酒在他诗中,是情感的 “转换器”—— 将伤春化为惜时,将离别化为牵挂,将失意化为昂扬;更是精神的 “坐标系”,标注着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乐观底色。
刘禹锡的酒,是 “有情之酒”,也是 “有骨之酒”。它见证着他的喜怒哀乐,却从未让他迷失于情绪的漩涡。无论是 “竹叶醉樽前” 的春光之饮,还是 “结念醉芳樽” 的离别之饮,酒中都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情谊的珍重,以及对人生起落的通透。这杯酒,从唐诗中斟来,至今仍带着温暖的力量,让我们读懂:真正的豁达,从来不是没有悲喜,而是悲喜皆能入酒,饮尽后仍能抬头 “待见青天”。
编辑
分享
刘禹锡有哪些酒诗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
分析刘禹锡诗中酒意象与他人生经历的关系
酒在唐诗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