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画廊本质(三)
郑树林
在画廊没有还原本质的年代,我们的书画市场基本上是依托拍卖行进行交易的,拍卖行担当了画廊的角色,担当了书画家古玩收藏的交流平台。当下投资艺术品的收藏家并不是个个参加拍卖会的,毕竟拍卖行在卖前限期展出的作品,交由收藏者自行鉴别,拍卖公司一般是不会承担作品真伪所带来的法律责任,藏家看走眼,只好自认倒霉。如果是画廊大都会进行保真或者了解作品的来源,如果在拍卖会上拍下的,打官司只能和拍卖公司打,而拍卖公司在拍卖前已经告知每一位了。还有一个原因大家都知道,拍卖会上的许多作品炒作的成分太大,有些价格远离了市场,这里面有拍卖场合上的冲动,更多的的没有时间冷静的考虑。
当拍卖会的书画家作品价格上升时,原本存在的画廊有了生存的空间,收藏家们会找到一些曾经在某画廊看到过的作品,用比拍卖会上低的价格购买,从表面上看达到了心里平衡,捡到了“漏”。
我们周围还没有真正的画廊,也没有什么画廊去做经纪人代理商,我们看到的只是画店,这些画店一定要卖假字画才能赚钱的,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假字画这样地泛滥,这一方面与画商要发财有关,但也与书画家自己的卖书画的方式有关,比如那些名家总是抱怨自己的字画被人仿造,但这也是他们自己一直在地下卖自己的书画,而不委托某个画廊合作的直接结果,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书画家自己身上。如果画廊不做假字画生意,那它肯定办不下去,因为画廊不仅与客户合作,有客户买作品是画廊能维持和发展的来源,而且还要与书画家家合作,而书画家的价格天天可以变的,他们宁可自己找客户推销自己的作品,或者去“走穴”,他们没有稳定的价格也没有可以作为保证稳定价格心思,书画市场是“走穴”和一堆废纸再加上假书画。在缺少真正画廊状况下,也是书画市场和收藏投资市场没办法严肃起来的原因。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