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磨丝” “水磨丝”以猪耳为原料,是陕西大荔县传统名菜, 据说是由唐代韦巨源《烧尾食单》中的“羊皮花丝”一菜演变而来。距今 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素以精湛的刀功而著称。以猪耳朵为原料,去毛洗净后,放入凉水锅中加热 5 分钟后捞出,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泡油糕” 泡油糕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大荔泡油糕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取清水放入锅泡油糕内烧沸,加入猪油,将面粉倒大锅内,用小火将油面搓拌成熟面团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枣肉沫糊”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地 " 三大宝 " 之一的 ' 马牙枣 ' 为主料制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炉齿面”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 21 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原料:面粉,猪五花肉,鸡蛋
-
朱军绘画作品全国巡展(西安站)在西安美术馆展出之一 2014 年 10 月 6 日 至 10 月 10 日 ,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画院主办; 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八八空间文化传媒、国华影视基地承办;西安美术馆协办的“杜蘅情怀——朱军绘画作品展”全国巡展(西安站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 ,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
-
《水木清华》——李百战国画精品展 2014-10-28 至 2014-11-02 , 《水木清华》——李百战国画精品展在西安亮宝楼一层西厅展览馆展出。 李百战,赢雨堂主, 1957 年出生于陕西兴平。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武警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教育学硕士、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有的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