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日志

  • 5
    对话章祖安:支撑书法的是文化修养,不是考级,无法速成 2016-10-25 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 关注我,你的眼睛会怀孕 年已八旬的章祖安先生是学者、书法家陆维钊先生的弟子,并受业于夏承焘、王焕镳、姜亮夫等学者,是中国美术学院首任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结合前不久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含弘光大——章祖安书法展
  • 10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书法就是练心境   纵观我国古代书法大家:   雄浑大度的颜体字是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维系的;张旭、怀素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是与他们性情旷达,放荡不羁相对应的;书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其字天人合一,潇洒、自然,妙
  • 13

    学书法,养五气

    学书法,养五气   一、养静气,去躁气   写书法急不来,就像煲汤,小火慢炖,让食材的滋味养分入到汤里。 即便你是个急脾气,只要想写好书法,不用多久你就学会了慢下来。 学上一段时间,你可能发现朋友们眼中的讶异。做事、说话也沉稳了。 这就是传统艺术的神奇,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 5

    书法的精神气象

    书法的精神气象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     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
  • 5

    学书法,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学书法,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一、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有人练了多年书法,很刻苦,天天写,但是进步并不很大。而有的人学书法时间虽不很长,但进步很明显。原因何在 ? 与方法 ( 或称路子 ) 有关。学习书法,公认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临帖。提倡向传统学,向古人学。书法的学问在
  • 8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对事物对人物的高度概括,在生活中,我常常集思广益,多多留心,那怕是一花一木,也处处留情。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留得最美的景于脑海,经大脑的“迁想妙得”,便是灵感的一泻千里。如我描绘过的一幅静物,是一组厨具,我最爱在平凡中发现真理,从最不起眼的细节末枝外,发现美的源头
  • 9

    守住本心

    写作生涯数十载,对文字有了一种敬畏之情,越来越不敢轻易下笔。到了这个时候,华丽的辞藻、流畅的句式都已无足轻重,唯有思想的丰富、内韵的深邃才能触动内心,而思想和内韵又是文字之外的积累。这种情况又同样出现在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中,同样愈来愈不敢轻易动笔。即使是感觉一种字体已经能够准确把握、章法上的谋篇
  • 7
    转发:追捧书法的社会是一种病 http://www.21ccom.net/html/2016/pinglun_0923/8438.html 2016-09-23   14:26:31 来源:独立作家 作者:左春和 摘要 一个社会追捧书法则意味着它失去了基本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坐标,文化的大危险已静静地躺在我们身边。   当代以来,随着“理性的自负”和“社会
  • 7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兰州市 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为老干部集体祝寿会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今天上午,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兰州市 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为 90 岁的王文哲、 80 岁的何润田、任兆梅、赵永斌等八位老人
  • 9

    这样的小楷,怎能不爱!

    这样的小楷,怎能不爱!   彭元瑞小楷《御制耕耤诗》 彭元瑞( 1731-1803 ),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江西南昌人,清代大臣、学者,楹联名家、书法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元瑞博学强记,时有